钱还有一个名字叫“青蚨”

作者:许晖 来源:《意林12+》

  今天人们的日常用语中早已不使用“青蚨(fú)”这个称谓,但文学作品中还常常出现这个有趣的词,而且这个词在古代诗文中属于常用词,如果不了解何为“青蚨”,那么就会读不懂古人的相关诗文。

  比如唐代诗僧寒山在题为《诗》的一首诗中吟咏道:“囊里无青蚨,箧中有黄绢。”黄绢指佛教经卷。清代词人陈维崧有《偷声木兰花·咏钱》一词,其中吟咏道:“青蚨铸就开元字,相看似有团圞(luán)意。”团圞即团圆。上述诗词中,“青蚨”毫无疑问是指钱,但这种钱为什么会有团圆的意味呢?

  “青蚨”作为钱的别名,来自一则神奇的传说。以西汉淮南王刘安为首脑的淮南学派,除了著有《淮南子》之外,还著有《淮南万毕术》一书,谈论的是物理、化学方面的变化之道。之所以叫“万毕术”,按照明代著名学者方以智的说法,是“言万法毕于此也”。这本书早已失传,但还有些文字零零星星地保存在别的书中,其中《太平御览》卷九百五十就保存了一则,即“青蚨”的传说:“青蚨还钱。青蚨,一名鱼,或曰蒲。以其子母各置瓮中,埋东行阴垣下,三日后开之,即相从,以母血涂八十一钱,亦以子血涂八十一钱,以其钱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钱皆自还。”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青蚨”又名鱼父、鱼伯、蒲虻、蚨蝉。许慎《说文解字》:“青蚨,水虫,可还钱。”这种水虫很神奇,分为子母,将子母分别置于瓮中,埋在东边阴暗的墙壁下,三天后取出,即可用其血涂钱,因为子母相吸的缘故,花出去的钱就可以自动回还,子母团圆。

  “青蚨”怎么回还呢?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记之最详:“青蚨,形似蝉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故淮南子术以之还钱,名曰‘青蚨’。”

  唐代医学家陈藏器特意点明此虫“生南海”,被人千里迢迢带到了中原,成为汉人书中的神奇水虫,也就此进入古人的诗词文章,定格为著名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