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路上没有捷径,但可以开车

作者:温言 来源:《意林12+》

  什么样的学生才算得上是学霸?如果是以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来衡量的话,那么全中国高三的学生都可以算作学霸。到底如何才能成为优等生呢?看了这位学长的经历相信你会有所感悟。

  考上北大以后,我经常会受邀四处给长辈家的孩子“传授学习经验"。其实,人们对学霸总是有着误解,比如会认为他们把人生都奉献给了学习,除了学习之外一定木讷、不苟言笑、缺少生活乐趣。

  遗憾的是,这些想法只是人们的主观臆断而已。那些真正的学霸,应该是依靠长期摸索学习习惯和磨炼出的高效学习方法而取得胜利。

  1.提前准备

  每天预习十五分钟,可以带来复习一小时也达不到的益处。预习会让你发现自己的弱点和学习的重点,有助于你在第二天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有的放矢地学习和提问。

  2.专心致志地学十分钟比抓耳挠腮地学半小时效果好

  如果你已经很疲倦或很想看一眼手机,那就不如放下课本,拿出几分钟时间来休息一会儿或看手机,但是当你拿起课本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绝不走神。

  3.复习讲求高效而不是长时间

  许多高三学生,放学回家后不是先吃晚饭,而是先睡一觉。睡到夜里两点才会爬起来做作业。这样的方式除了造成大脑疲劳、让人觉得学习痛苦外,没什么好处。

  我上高中的时候,上下学一共要花三个小时在路上,留给我回家复习的时间并不长。这就逼迫我必须利用路上这段时间。我采用的方法是:从进地铁车厢开始,就闭上眼睛,在脑海中一门科目一门科目地回忆当天所学的所有重要知识点。这种方法极费脑力,但是在没有任何书本的情况下默忆的效果,却比对着课本神游两三个小时的效果都要好。

  4.应该把书读薄而不是读厚

  很多人记了不少笔记,可是海量的笔记如果没有时间消化,就永远不可能成为自己的收获。高考前,我已经没有任何书可以看了,所有科目的东西都凝结为两张纸;在考GRE之前,我复习的成果总共只有一个巴掌大的即时贴,上面写着所有我最常犯的错误原因和提醒自己的话。

  5.和对手讨论合作,而不是闭门造车

  我高中的时候极为幸运,我们38人的班级,有8位同学考上了清华、北大。后来和其他学校同学交流时才发现,在绝大部分学校里,同班同学到了高三就会进入敌对状态,仿佛同学都是敌人或对手。这是一种狭隘的做法。

  高考是严酷的竞争,可你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同班的同学,而是全国的考生。和身边的同学一起联手打拼,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另外一定要重视别人的问题。说实话,谁都不比谁的智力低下,他们的问题可能就是你潜在的知识漏洞,而解答别人的问题,其实是在最有效地为自己查漏补缺。

  6.沉淀一段时间后再反复

  学习时可能都有这种情况:一种理论已经学了,可却怎么也弄不透彻。这种情况下,就不要执着于它,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后再回头看,可能就领悟了。

  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其他领域知识经验的积累会令你对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学习不是单纯靠智商,也不是单纯靠花费时间,而是靠正确的方法论、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心态、时间的积累以及专心致志地深挖。

  在这条路上,没有立刻抵达目的地的随意门,也没有什么捷径,但正确的方法却可以让你开着车前进。

  米勒摘自《你只是还未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