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琳:17岁的“国学才女”

作者:寇雨琦 来源:《意林12+》

  歌德曾说:“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记忆。”的确,对待事物感兴趣才能将它牢记于心,因此培养对各方面事物的热爱就显得尤为重要。

  她是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的舞台上,那个白衣红裙的姑娘。她被称为“国学才女”,现场接招主持人董卿的“飞花令”,从容答出分别在第一到第七个字为“花”字的诗句,自信的表现与丰厚的知识储备惊艳舞台,并最终在总决赛中获得亚军。

  同学们戏称,李子琳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的确,在2014年的北京中考中,她语文满分,总成绩570分(满分580分)。高一时,她和同学一起参加北京电视台的高中生智力竞赛节目《状元榜》,曾取得六连胜的佳绩。其中的完美秘诀有哪些?李子琳提到了诗词。诗词中无穷的自然和人生哲理,使她学会在纷繁的事情中沉淀自我,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腹有诗书诵,出口自成章

  如果说参加《状元榜》和其他学校的高中生们同场竞技,只能说明李子琳“优秀”,那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面对包括国学老师、文学博士、诗社社长等几乎都比她年长的对手,仍能取胜,就要用“惊艳”来形容了。

  李子琳在节目中展现出了高度的沉着冷静,简直就是大写的“稳”。她说话不疾不徐,井井有条,落落大方。小小年纪,却有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从容和淡定。第一次亮相,在十人挑战部分就十题全部答对,获得了217分的高分。

  可她并不是人们想象中不食人间烟火的“才女”——执一条手帕或是轻罗小扇,双眉微蹙,倚窗外望。李子琳并不会在生活中吟诗赋词,刻意赋予自己一种纯粹古典的生活。相反,同学说她平时“也疯疯癫癫的”,但该正经的时候特别正经。“是个让人觉得什么时候都拿得出手、站得出来的人。”

  问及如何背下这么多的诗文,李子琳强调了“成诵”两个字。

  “我通常在理解后,会以诵读的方式来背诗,要能成诵。并不是像佛家背佛经一般,飞速地反复读。诵读不讲求速度,背一首诗,我会每天早上读两遍,大概需一个星期。有时我也会吟诵出来,带着韵律去背诗。当然,即使背得再熟也可能忘,重复是非常重要的。”李子琳说。

  自幼入学堂,往复至今朝

  李子琳从小接触国学,在爸爸的带领下初识诗词,之后一直参加国学堂课程,自九岁起,习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直至如今。

  那该是怎样一种情景?“东方既白,宿舍尚封于沉睡,他已在楼下借灯捧卷,书声琅琅……”不,这是励志故事中过于刻意的鸡汤。李子琳的生活,没有过于夸张的渲染,显得真实、简单而规律:每天六点二十分左右起床,晨读诗文,一天的学校生活结束,睡前再读。

  九岁,每天一个小时,到今天,一个简单的计算——已然是两千五百余个小时,那是我们错过的九百万秒。

  谈到关于未来的理想,李子琳说,以后会去研究古代文学,未必是计划好的一种职业,“只是想在这条路上,走得再远一点、深一点”。

  国学对他有什么样的意义?旁人似乎都可以列举出一条条答案,但她自己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没法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一切不过是自己一种最普通的生活状态。

  (爱佳摘自《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