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淮安野泉 来源:《意林12+》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就像诗人刘禹锡所描绘的,秋天并不是只有凋零和伤感。秋天更多的是收获,秋天也有属于它的生命力。

  闻着野菊的芬芳,从落叶缤纷的小道来到一望无际的田头,看着沉甸甸平展展黄灿灿的稻穗,我忽然感到秋天真的已经来了。

  天高气爽,白云如絮;地阔天远,沃野如海……我陶醉于秋景之中,不由得心旷神怡,由衷地感叹:秋景新,秋色美,秋情四溢,秋韵无限……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也是淡泊、宁静的季节。自然界的万物,经过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夏天的繁华茂盛,不再以受人赞美为荣,不再以受人宠爱为乐,默默地奉献、默默地充实、默默地接纳人类的愁思、默默地归依大地准备经受寒冬的洗礼。

  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有“红于二月花”的枫叶,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桂花。有“此花开尽更无花”的秋菊……纵然是凋零的花草,枯败的枝叶也不失为一种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它们旋舞着,以轻盈的姿态拥抱大地,飘落于泥土以求与世无争的豁达与解脱。枝头也好,泥土也罢,都是一种归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暂时的沉默,为了更绚丽的春天,却孕育着无限希望与生机。

  秋是最善变的。一会儿“秋高气爽”,一会儿“秋云不雨长阴”,一会儿“巴山夜雨涨秋池”。所以芦花一入秋便白了;心头一有秋,便愁了。

  秋天,最易让人触景生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志远,以自己对秋季的感受用了寥寥28个字,把秋天的感觉推向极致。可是透过他生活的背景,也许能够发现他孤独的端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后裔们,给孔子的故乡拉起了专制集权的黑幕,人分十等,列第八等的是娼妓,第九等的就是如马致远一样的儒生了。他在孤独的流浪生涯中,留给后世的,是一部哀怨的戏剧《汉宫秋》和这一首精致的《秋思》。他那时的世界,可能没有春夏季,只有带霜的秋天。

  秋天的性格是桀骜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名列“初唐四杰“之首的青年才俊王勃,早在《滕王阁序》之前就以其独树一帜的不羁诗风蜚声朝野,想那个秋天,身处上流社会的意气书生,吟唱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赴蜀上任的杜少府送别,是何等的洒脱放达。然而,怀抱着年轻岁月的激情与放荡,嬉笑怒骂里,却开罪了元勋国戚。王勃在度过一段屈辱的牢狱时光后,远离了那个锦衣玉食的上流社会。重阳节的滕王阁上,细听过渔舟唱晚,远眺过雁阵惊寒,二十六岁的王勃,写下了恢宏的绝唱。谜一样的王勃,留给秋的,是一朵桀骜的浪花。

  秋天,《红楼梦》中有林黛玉一首诗:“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秋天,还有“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轻叹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慨,那可是李清照们多愁善感儿女情长的“小资”情调。

  我想,这些都可能只是那个时代人们对秋天的感叹。

  秋天,尽管有秋思,有秋愁,甚至有秋悲,但那不应是秋的本质,秋天是让人充盈着喜悦与希望的。你瞧,翻滚的稻浪,饱满的果实,是大自然赐予在春风中播种,夏日里耕耘的人的收获。

  (又又摘自网络)

上一篇:写给未来的一封信     下一篇: 时光奏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