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集结令:惬意寒假,品尝语文课本里的饕餮盛宴

作者:未知 来源:《意林12+》

  闰土家的西瓜、孔乙己手中的茴香豆、五月里甜美的槐花饭……作为一个携带吃货基因的胖友对语文课本上的食物毫无抵抗力!文章里作者魔法般的描述让我魂牵梦萦……跟着课本去尝鲜,历数语文课本里让你流口水的食物。吃货,走起!

  No.1 馄饨(《吆喝》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馄饨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在北京,都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其实,馄饨挑子也是一样。一头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各种办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作料,另一头是一口汤锅。火门一打,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馄饨不但要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

  阅读对对碰:

  一声吆喝,让文字瞬间生动起来,我们仿佛置身热气腾腾的馄饨摊儿,想迫不及待地尝一口这滚烫的美味。相对于盛气凌人的古典辞章,我们更置身于这些朴实的描写,感受文字的魅力。

  课外超链接: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面皮把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而食之,以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No.2 茴香豆 (《孔乙己》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阅读对对碰:

  读完《孔乙己》,小编当时不知“茴香豆”是啥稀罕物,于是各种想象,还特地查字典想知道“茴香”是什么意思。小伙伴们有没有这样的疑惑呢?

  课外超链接:

  茴香豆用干蚕豆(也被称作罗汉豆)制作,加入茴香、桂皮、食盐,文火熬制。豆表皮起皱呈青黄色,豆肉熟而不腐、软而不烂。

  No.3 鴨蛋 (《端午的鸭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这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阅读对对碰:

  汪曾祺仅用寥寥数语就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味觉、触觉,如此细腻的描写真是让人口齿生津。这么有滋有味的课文,再也不愁语文课上打瞌睡啦!

  课外超链接:

  咸蛋又称盐蛋、腌蛋、味蛋等,是一种中国传统食品,以江苏高邮所产的咸鸭蛋是最为有名。你知道奥特曼为什么叫咸蛋超人吗?因为它的眼睛像咸蛋的蛋黄!

  No.4覆盆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阅读对对碰:

  为了品尝鲁迅先生笔下的“覆盆子”,你是否在放学后,试图在路边的篱笆外、矮墙边找到那种“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否吃着桑葚想象着比这还要美味的小小浆果?学生时代对一些有趣事物念念不忘的赤子之心难能可贵,为我们打开这扇窗的就是读过的每册经典。

  课外超链接:

  覆盆子是一种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木本植物,是一种水果,果实味道酸甜,植株的枝干上有倒钩刺。覆盆子有很多别名,如树莓、悬钩子、覆盆、野莓。

  No.5八宝酒(《春酒》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八宝酒,顺名思义,十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阅读对对碰:

  把泡酒的十八样美味悉数列出,可真是一步一步擎住了我们的味蕾,制作工艺也没有任何华丽赘述,但期待的感情也随着美酒发酵逐渐沸腾。好想做作者怀里的那只花猫,偷喝点八宝酒,醉醺醺睡在午后的阳光里。不过,小酒怡情,大酒伤身,小伙伴们请勿过度模仿呀!

  课外超链接:

  八宝酒泡好,开春时喝叫作春酒,会酒即集会喝酒,有人急需用钱时,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起会者请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