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逼”你是幸福

作者:俞敏洪 来源: 《意林》杂志

  

  每个月为某杂志写一篇卷首语,原则上应该不难,因为一个月只要一篇,怎么也不算繁重的任务。但每次编辑部向我索稿时,我都惊慌失措,因为我无比繁忙(主要是因为自己无事生非),从来都没能把稿件预先准备好。别看一篇小小的卷首语,如果不能静下心来思考几个小时,是写不出来的。而且,即使静下心来,也还得有灵感才能写出来。像我这样每天被世俗事务所纠缠的人,灵感日趋枯竭,有的时候坐上两个小时,脑袋里依然是一片空白。

  所以,每次写卷首语之前,我都会在书桌边暗暗“仇恨”编辑部的人,恨他们总是在最后几天这样“逼”我交稿,让我本来可以轻松的几天变得心情沉重、食不甘味。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次次被“逼”之下,一篇篇卷首语被“逼”了出来,几年后居然结集出版了几本书。尽管出书多少有些自娱自乐的意味,也没指望多少人读,还常常免费送给学生,但每次见到装帧漂亮的书摆在自己眼前,我还是免不了产生一点儿成就感。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再丑的孩子父母都会爱,面对自己的作品,心里也总会感到欣喜。

  我想起自己读书的年代。由于天资并不聪颖,我每次背课文都是被老师“逼”着背出来,每次数学题做不出来都被老师留下来“逼”着做完。凡是那些“逼”过我的老师,我到今天都记忆犹新,由小时候对他们的恨,转变为如今对他们的感激。而那些没有“逼”过我的老师,尤其是那些对我很纵容的老师,我现在一概记忆模糊,而且觉得这样的老师不值得尊敬。在大学里,老师一般不会“逼”学生学习,因为学生已经成年,理应学会自己约束自己。但人都是有惰性的,在青春飞扬、爱情萌动的大学时代,有多少人会“逼”着自己真正沉下心来学习呢?

  不过,有两位老师我到今天还记忆犹新,并心存感激。一位是我们的系主任李赋宁老师,一位是我们的英诗教授王世仁老师。李赋宁老师教我们《新概念英语》第四册,要求我们学一课背一课,常把我们“逼”得狼狈不堪,但成就了我们扎实的英语功底。王世仁老师要求我们把他教过的英诗全都背出来,被“逼”无奈的我们只好立在西风中背诵雪莱的《西风颂》,但对于英语语言的美感也在背诵中领悟得越来越深刻。现在想来,如果所有老师都对我们要求这么严格,我们在大学里也许还会更有长进。

  我最近在读《我在美国做妈妈》这本书,这是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讲述自己育儿经验的一本书。她对两个女儿的要求十分严格,甚至到了残酷的地步。她一开始就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最终把两个女儿培养成了杰出的钢琴家和小提琴家,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至于这两个女儿未来是否会更加成功我们不妄加评论,但至少可以说正是蔡美儿用爱的心情“逼”两个女儿走向了成功。我自己小时候也被母亲“逼”过。我家祖辈种地,我母亲从小就念叨着要我长大当个“先生”(老师),所以尽管她自己不识几个字,却每天要求我做作业、读书。我没有取得上高中的资格,她就满世界去求人;我高考失败,她就鼓励我再考。最终,我被母亲“逼”着连考三年,最后考上了北京大学。所以,如果没有母亲当时的严厉,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我。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功从来都不是唾手可得的。如果我们觉得在被“逼”着做某些事情时,不必为此感到无奈或懊恼,因为这些事情从长远来看也许不是坏事,适当的逼迫能够把我们的惰性“逼”走,把我们的平庸“逼”走,把我们的勇气“逼”出来,把我们的前途“逼”出来,也把我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逼”出来。

上一篇: 京城名校饭堂那些事     下一篇: 一只拒绝飞翔的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