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也曾热恋过

作者:尚之 来源: 《意林》杂志

  ◆热恋:“最深刻的罗曼蒂克”◆

  1983年,12月,吉纳维芙去纽约东村参加朋友举办的圣诞晚会。当时,她是银行街学院一名研究生,同时在布鲁克林友人学校当助教,和母亲、继父住在一起。

  除了主人,吉纳维芙一个都不认识。她百无聊赖地溜进走廊右侧的小厨房,原想找个酒杯,但转而心想:何不直接拿瓶子喝酒?这才是她的风格。要是再来一支无过滤嘴的骆驼牌或好彩牌香烟,那就更妙了。厨房里有一个小伙子,穿着蓝色牛仔裤、T恤衫和深色皮夹克。他叫贝拉克·奥巴马。两人随意寒暄之后,各自离去。几个小时后,已是午夜,吉纳维芙起身向主人告别。奥巴马走上前,请她留步。两人在客厅一角落座,开始闲聊。

  这一聊不打紧,两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感觉彼此是如此亲近,又如此相似:都去过很多地方,却都没有归属感。

  分别的时刻到了,他们交换了电话号码,恋恋不舍。就这样,刚刚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半年的奥巴马开始了“年轻时代最深刻的一次罗曼蒂克”。那一年,他22岁,吉纳维芙25岁。

  相识仅数周,两人便开始频繁约会。

  ◆困惑:“22岁,怎么会如此老成?”◆

  吉纳维芙出身名门。父亲是澳大利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母亲是一名艺术史学家,出身于墨尔本一个银行世家。吉纳维芙10岁时,父母离婚,母亲很快嫁入美国豪门。

  吉纳维芙极少谈及自己的身世,奥巴马为她提供了一个逃避的港湾。她觉得自己和奥巴马是同一类人。

  在奥巴马身上,吉纳维芙找到一个类似的灵魂:身处夹缝之中,备受煎熬。这种心灵的同感,既让她感到庆幸,又有一种莫名的疏远和警惕。当她对奥巴马说“我爱你”时,得到的回应不是“我也爱你”,而是“谢谢”,好像感激有人爱他。

  1984年1月26日,她在日记中写道:“他才22岁,怎么会如此老成?他的样子让我感到害怕……距离,距离,距离,还有谨慎。”

  2月25日,她写道:“他的热情可能是骗人的,嘴上说着甜言蜜语,显得坦率,值得信任,但透着一股冷漠。”

  3月22日,“贝拉克仍让我好奇,可是,他有那么多东西深藏不露,让我无法触及。谨慎,克制。”

  奥巴马的谨慎、克制不仅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也契合他当时的思想变化。奥巴马在商业国际工作,那是一家有近三十年历史的老牌公司,旨在为各大企业编辑、更新简报和参考资料。奥巴马是底层雇员,负责做研究、写报告,这显然承载不了他的鸿鹄之志。吉纳维芙隐约感到,他心中有一个宏伟的未来,他想飞,但还没有做好起飞的准备。

  在社交圈里,他们以恋人身份出双入对。最常参加的是巴基斯坦朋友张罗的聚会,他们非常好客,饭菜丰盛,节目多多。奥巴马很有节制,拒绝烈酒和毒品。吉纳维芙喜欢聚会的热闹,但总是提前回家,奥巴马也时常礼貌地摆脱朋友的盛情挽留。吉纳维芙知道,他这么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另有主张。

  马哈穆德说:“奥巴马是我认识的人中,最用心构筑自己身份的人,他的成就其实就是在现代社会中构筑自己的身份。那段时间对他来说意义非凡,首先,他变得不再国际化,而是一个美国人;其次,他不再像个白人,而是黑人。”

  ◆分手:无法跨越的种族裂痕◆

  奥巴马在《来自我父亲的梦想》一书中,特别强调了他和“纽约女友”之间的种族裂痕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两人的分手。他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他们去看一名黑人剧作家的新剧,那是一部非常愤怒但也令人发笑的戏剧,充斥着典型的黑人幽默。观众大多是黑人,每个人都开怀大笑,不停鼓掌。演出结束后,“我的朋友问我,为什么黑人总是那么愤怒,我说这关系到记忆——没有人会问为什么犹太人对大屠杀念念不忘,它们是同样的道理。但她不这么认为,说愤怒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为此在剧院门口大吵了一架。回到车上,她哭了。她说,她不可能成为黑人,如果可以,她愿意是一个黑人,但她不能”。

  奥巴马在回忆录中还写了另一次经历,暴露出他和吉纳维芙之间的文化差异。1984年深秋的一个周末,吉纳维芙说服他去拜访位于康涅狄格州西北部的父母家。他们划着独木舟穿过一片撒满秋叶的湖泊,四周是美丽的树林。吉纳维芙的父母非常和蔼,他们对家园的每一寸土地了如指掌,知道周围的山水是如何形成的,知道这里最早的白人定居者的名字,以及更早在此拓荒的印第安人的名字。房子十分古老,是吉纳维芙祖父的祖父留下的房产。藏书室里摆满了古旧书籍,还有吉纳维芙祖父与诸多名人的合影,包括总统、外交官、企业家等。

  奥巴马写道:“站在藏书室里,我感到我们身处两个世界,彼此那么遥远,好像肯尼亚和德国之间的距离。我知道,如果我们生活在一起,我将最终进入她的世界。毕竟,在我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已经那么做了。我俩之间,我是那个知道如何作为局外人生存的人。”

  多年之后,当吉纳维芙读到奥巴马的自传时,最令其震惊的是那间藏书室给奥巴马带来的压力,以及他对两人间唯有他知道如何作为局外人生存的断言。事实上,最终是奥巴马,而非吉纳维芙,更接近总统、外交官、企业家那个世界,成为一个“局内人”。吉纳维芙说:“颇具讽刺的是,他更加自如地穿过权力的走廊,远比我更适应那里的环境。”1984年年底,奥巴马从商业国际辞职,暂时住在吉纳维芙处,计划圣诞节期间回一趟夏威夷,返回纽约后再寻新住处。这段短暂的同居生活并不愉快,两人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彼此情绪低落。临去夏威夷之前,吉纳维芙给奥巴马买了一件昂贵的白色毛衣,他原先的那件已经破了洞。奥巴马觉得有些尴尬,因为这件毛衣可真不便宜。

  5月中旬,两人结束恋情。不久,奥巴马接受杰瑞·凯尔曼的邀请,前往芝加哥郊区做社区工作。他带走了吉纳维芙送的白色毛衣,在芝加哥寒冷的冬日,它能给他带来温暖。

  数年后,他在芝加哥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里遇到米歇尔。她“坚强、正直、爱笑、精明能干,是一个斗士”,关键是,她是黑人。1992年,奥巴马与这位“懵懂少年时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步入婚姻殿堂。

上一篇: 今晚,为你跑一万米     下一篇: 致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