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晗、马冬昕:全面红专,清华无敌TWINS

作者:尹颖尧 来源: 《意林》杂志

  ★传说1:她们的学习成绩分别是所在院系的年级第一名,并双双获得了2011年清华大学最高荣誉——特等奖学金,每年只有五名本科生获此奖,据说她们是清华大学历史上唯一一对获得此奖的双胞胎。

  ★传说2:姐姐曾是精仪系历史上第一位学生会女主席;妹妹当选了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传说3:她们长得很漂亮,是清华大学学生国旗仪仗队队员,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她俩是校庆运动会开幕式升旗手。

  ★传说4:在体育上,她们是校乒乓球队种子选手,姐姐马冬晗打进了女单四强,她们还擅长散打、中长跑、排球、羽毛球等。

  经过调查,这些传说都是事实。清华提倡的“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在她俩身上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体现。

  ≌刚进清华,曾仅居中游≌

  来清华之前,马冬晗的成绩一直很稳定,“小学年级排名没出过前十名,初中前五名,高中前十名”。进了清华,马冬晗习惯性地把自己的大一成绩锁定在“年级前五名,至少也是前十名”。为此,马冬晗每天早上6点起床,6点40上自习,晚上10点半自习室关了门才回宿舍。

  但是,大一上学期,她在全年级150人中考了第20名,以“目标第一,总是希望最好”的马冬晗遇到了自小学以来学习中的第一个坎。

  马冬晗为此每天都不开心,一想到学习就有压力。

  这时,妹妹马冬昕的法宝“周计划表”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

  从小学到进入大学前,马冬昕的学习成绩一波三折,她进高中时曾是全年级第二名,把姐姐甩在了身后,但她也考过50名、150名,“只要情绪到位,她就能考得好,好得没有上限”马冬晗说。在学习中,马冬昕需要动力,只要动力明确,她就能爆发能量,“我姐姐是跑马拉松的,而我是百米冲刺型的,到了大学,我更适应了”。

  ≌马冬昕喜欢新挑战≌

  不同的新课程在大学扑面而来,正合马冬昕的特点。为了管理好学习生活时间,她提前一周把下周的计划表做出来。一周的计划表是一张A4纸,上面是从周一至周日各个时间段的学习生活安排。

  除了安排学习、生活时间,每一天,马冬昕都要总结“计划完成情况”“学习情况”“社会工作”“体育锻炼”“生活状态”“修养品行”和“一天总结”。“其实,计划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执行。”姐姐马冬晗解释。在一张周计划表中,记者多次看到“加油”这样自我鼓励的词,这些“加油”背后需要多么大的毅力来支撑!马冬昕正是凭借这份毅力,大一上学期就赶上了其他同学,大学三年的学习成绩在化学系排名第一。

  从大一下学期起,马冬晗也做起了计划表,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升旗也完美≌

  姐妹俩不仅学习成绩第一,马冬晗是精仪系有史以来第一位学生会女主席,马冬昕则是班长、系学生会学习部长、校学生会副主席……这对姐妹做任何事情都冲着最好,为什么?马冬昕道出了除了毅力之外她们俩另一个共同点——追求完美。

  大一下学期,姐妹俩加入了清华大学国旗仪仗队,这支队伍是清一色的“女兵”。迎接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姐妹俩接到了担任升旗手的任务。“姐姐拉钢丝绳,我甩旗,还要把旗子往上送。我们俩立下了军令状,要一秒不差地把国旗送到旗杆顶端。”马冬昕说。

  平日的升旗都是在主楼前,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运动会在东大操场举行。“东大操场的旗杆用的是钢丝绳,年头久了,有的地方打结拉不直,出现过升旗不太顺利的情况。”马冬昕说。

  理工科出身的她们觉得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姐姐是学精仪的,到金工车间找了师傅,在旗杆下安滑轮,这样,钢丝绳的两端就不会缠在一块了。”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在国歌停下来的那一刻把国旗送到旗杆顶。这个问题由马冬昕来解决。“我俩找到一个巧办法,把钢丝绳分成五段,每一段都用胶布粘上,做上很小的标记,这样就能判断时间了。”

  为了顺利完成任务,每天早上,姐妹俩都要到东大操场踢正步。“升旗前我们俩要围着操场走上大半圈,我们的步子要练到是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马冬昕说。每次踢正步,姐妹俩都吸引了不少观众,其中不乏“粉丝”。“刚开始有点儿不习惯,后来就见怪不怪了。”她们还做了无数次48秒升降旗练习,白手套被钢丝绳磨破,手指也磨出了水泡,双腿更是站到抽筋。“百年校庆的那一天,我们完美地把国旗升到了旗杆顶端。”马冬昕说。

  ≌大学生活没有遗憾≌

  “除了学习和社会活动,你们的业余时间怎么打发?”记者问。

  “我们逛街,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俩打球。”马冬昕说。

  谈到打乒乓球,这可算得上马冬晗和马冬昕的又一个传说。高二之前,她们俩从没摸过乒乓球,一次通过电视观看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姐妹俩被乒乓球吸引住了,便请曾打过乒乓球的妈妈陪练。“我们平日没什么时间玩,不过半年后,妈妈就不是我们的对手了。”

  到了清华,姐妹俩的乒乓球球技也突飞猛进,大三时,姐姐打进了清华大学2011年乒乓球单项赛女子前四名。马冬晗笑着说:“其实,妹妹的球技与我差不多,只是她比较悲催,经常在比赛的第一二轮就遇到了强劲对手,提前出局。”

  平时,马冬晗和马冬昕在一块儿打球,每当学习新的球技,马冬晗总是取胜多,“我学会的球技会变形,一旦姐姐学好了新技术,她就很稳,无敌了”。打了那么多场比赛,她们俩从来没有交锋过,“我俩本可以在半决赛过招,那时的比赛肯定很好看……”没等马冬昕说完,马冬晗抢过话说:“我俩都了解对方的球技,场上的比赛肯定有很多个回合。”

  没在乒乓球比赛中过招,她俩并不认为这是大学四年的遗憾。“我的大学生活没有遗憾,前不久,作为化学系女子排球队队长,我们获得了乙组冠军。要是没有获得冠军,我就有遗憾了。”马冬昕说。

  在人人网上,姐姐马冬晗有近5000个好友,妹妹马冬昕的好友也近3000人。

  网上的火暴,也吸引了媒体的注意。“清华有的院系请我们去交流,我们都去了,帮助年级同学我们没有意见。但有的电视台邀请我们参加一些活动,我们拒绝了。”马冬晗说。面对这份火暴,姐妹俩都有些担心:“我们只是学生,不是公众人物,以后都搞科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希望太高调。”

上一篇: 南极龙     下一篇: 课堂搭档是葡萄牙前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