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在批评中涅槃

作者:王茜 来源: 《意林》杂志

  他成了讲究效率和实际的社会励志典范,和大一那年买不起电子设备的郭敬明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下一步,他还想着改变那些曾取笑他的人的看法。

  进入上海,是四川自贡青年郭敬明首次面对他以后将反复在书中提及的文化和生活状态。

  2002年,郭敬明以598分考入上海大学影视编导专业。但起初,他并不觉得自己属于这里。“同学们穿最时髦的衣服,用最新款手机,而我只能吃食堂,不能随意逛街”。多年后,郭敬明在小说里塞满了一堆奢侈品牌的名字。

  在郭敬明的家乡自贡,他觉得自己的家庭环境还算不错,但没想到在上海却成了最差的。

  他把这比作素面朝天踩着球鞋的女孩与黄金头发的年轻男生的距离。

  有意思的是,多年后,郭敬明将头发染成另一种近似金黄的颜色。人们都会下意识将他与他曾经感到距离的生活联系起来。在他新拍的谈论青春的电影《小时代》里,主要演员们穿着西装、礼服,过着上流生活。

  这不是郭敬明自己当年的生活。有次学校要求买摄像机、照相机和高性能的电脑,这是该专业学生的必备工具。对当时的郭敬明来说,这三件电子产品是天大的负担,“买这三件的钱都可以在县城里付一套房子的首付了”。

  “我打电话给妈妈,她说宝宝只要是学业要求就帮你买。”隔了一段时间,家里给他寄来这笔钱,“我都不知道妈妈如何筹到这笔钱的,很难过。”

  初到上海,郭敬明感到最大的压力并不是与同学们在物质上的攀比,而是来自于父母。“我想赶紧赚钱,不要让父母辛苦地生活。”他曾经3次登上过中国作家富豪榜的榜首,当年凭借新概念作文比赛和青春小说走红的作家,如今是公司老板。

  与同时代走红的少年偶像作家相比,郭敬明清晰地走出自己独特的路径:实用、努力、目的性强。

  这条路径为他带来了巨大的批评,尽管很少有人能说出他到底错在何处。郭敬明最早收到20万元版税后,他咬牙为父亲买了辆车。有媒体朋友帮他把车开回自贡老家,但第二天,上海报纸的醒目位置上,便出现他父亲手握方向盘羞涩地笑的照片,报道的标题是——暴发户的可笑嘴脸。

  对“被欺负”的桥段讲述,贯穿在郭敬明的采访里,他将其归结于“不被尊重”,不过他很少提自己的反思是什么。

  他曾应邀录制央视某节目,采访提纲上写的是谈中国传统文化,比如书法、竹简。他很看重央视平台,专门找资料做功课,还背了很多相关知识。

  节目开始,主持人直接问郭敬明:“你抄袭的事怎么样了?”

  “我解释完了,但发现整场都是围绕这个话题,包括嘉宾准备好的题板,一切都是提前策划好的。”

  中场休息时,编导跟郭敬明解释,“主持人就喜欢自由发挥,没关系,你就配合着录吧”。

  “他们的问题非常尖锐,就是摆明要看你崩溃的样子。”

  那一年郭敬明20岁,“我没见过这阵势,都快哭了”。

  他想到洗手间冷静一下,但编导扛着摄像机顶着他的脸,旁边的主持人说“他现在情绪失控”。

  “我当时就傻眼了,对着镜头把自己关在隔间里。”事后,郭敬明归结原因,“自己没有那么牛,别人才敢这么对你。”

  他解释这一媒体常用手段的思路,与他的路径选择和他的过往经历之间呈现出某种一致。

  之后三四年,郭敬明一直跟自己讲:“没关系,就当人生历练。”

  “我告诉自己要立刻适应,否则只能迅速地死。我要学习如何应对媒体,规划未来。”

  他的努力达到让人敬佩的程度。接受采访时,他刚从法国回来,几乎连续36个小时没合眼,疲倦得快睁不开眼睛,但依然以每分钟347个字的语速回答问题。他拒绝休息,“我不想浪费时间,希望尽可能地给予满意的回答。”

  5年前,郭敬明出版《小时代》,被称为其“转型之作”,描写一群大学毕业之际在上海打拼的青年,渴望物质、追求名利,但又在时代的浪潮中深深地迷茫。

  “学校的寝室尽奢华之能事”“拎着MarcJacobs包包的年轻白领”“Kitty沉迷在美丽的衣服和奢侈的鞋子里,追求庸俗的外在美貌,阿谀奉承机关算尽。”

  《小时代》中的物质世界曾经离郭敬明无比遥远,但今天与郭敬明却越来越近。几年前,郭敬明曾在三亚某五星级饭店,请全公司40多人入住10天,还为此包了一艘游艇。

  学生时代的郭敬明孤僻,不爱说话。“我小时候身体不好,个子不高又瘦,很少跟同学一起踢球、打篮球,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

  但他也看不惯其他同学,觉得他们幼稚,“他们关心的事是放学后去游戏机房,我无法跟他们聊人生,我喜欢跟比我年龄大的人交流。”他自诩老师掌中宝,学校的风云人物,“因为我成绩太好了,我一定要考全班第一名,降到第二我会很难过。”

  1999年,国内互联网兴起,刚上高中的郭敬明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尤其是上海”。

  “我被困在小县城(四川自贡)一个小小的高中,觉得上海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那里城市建设得好漂亮。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唯一出路就是考上大学。”

  四川距离上海,将近2000公里。

  大一这一年,郭敬明第一本书《爱与痛的边缘》出版,他形容“那是一阵突如其来的成名”。

  出席活动,他不知道如何说话,更别提服装搭配和妆容。有媒体电话采访他,问:“你是郭敬明的助理吗?”他说:“我就是郭敬明。”

  “那时没有经纪团队,没有助理,也不化妆。”

  他感慨自己像一部精彩的真人秀,突然被丢在舞台上,全国人民都在看他。

  11年过去,如今郭敬明已经30岁了。

  他觉得自己比从前更平和、更宽容,脾气也好了很多。但至今他依然要面对种种“被欺负”,“抄袭”“物质”“韩寒”“身高”,以至于他感慨每次上通告,回答的问题都类似,“只是把过往的事情再讲一遍”。

  在防御外界伤害这一点上,他越来越显得滴水不漏。宣传同事跟他一起录制乐嘉主持的《首席夜话》,到节目的最后“连乐嘉都说对他改变了印象”。

  “我各方面积累得都比同龄人多,也要隐忍得多。不管韩寒说我什么我都不会回应。我本来就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你骂我我也不会骂你。”郭敬明气定神闲,温柔地微笑着。

  这一次他出来接受采访,是因为《小时代》即将搬上银幕。对媒体的提问,他总能做出非常“职业”的回答。

  他很享受极度充实的工作状态,如果突然有一天没事可做,他说他会觉得害怕。“出道十几年,我比其他的作家付出得多,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我不想到自己快死的时候后悔,趁现在身体好,有人生抱负和冲劲的时候,继续往前走。”

  “有些富二代、官二代衣食无忧,一出生就不缺钱花。我不是那样的家庭,我不想要虚无的人生。”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努力。

  他送自己的30岁生日礼物,是一段提前做好的视频,画面里的郭敬明正在拍摄原著小说《小时代》,这次没人欺负他了,他被众明星轮番称赞:“任何困难都难不倒郭导。”

上一篇: 应对批评的12条经验     下一篇: 没有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