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怒波:登山者有敬畏

作者:佚名 来源: 《意林》杂志

  一

  20个月的时间,黄怒波将自己的足迹留在七大洲的最高峰和地球的两极点。从珠峰下来时,他给圣山磕了三个头,感谢珠峰的佑护,“我登了三次珠峰并且活下来,是珠峰对我的宽容”。黄怒波这样说。

  在一次金融业的晚宴上,黄怒波朗诵了自己的一首诗作《塔肯纳的鲸骨》——写于麦金利峰3号营地。

  黄怒波说那种渺小的感觉总是一次次冲击着他:登顶并不意味着征服,登顶并且活着下来,也仅仅算是打了个平手。

  2009年,黄怒波从北坡登珠峰失败了。在这之前,一切顺利,他一直对自己充满自信。那一次,在7900米的营地上,他看到一个已逝的韩国队队员躺在旁边,已经三四年了,就那么静静地躺着,像一个熟睡的旅者。他已经可以看到位于8000米的大本营了。然而此时天气突变,雪雾弥漫,5米之外看不到任何东西。

  他走在一个大斜坡上,一脚踩空。他拽着绳子,趴在雪坡上往下滑,一边用脚使劲儿蹬石头,但蹬着的都是浮雪,一点用都没有。这时他先将右手插入雪里,固定身体,降低速度,当降速减缓,又将左手插进雪里。就这样双手插在雪里,慢滑了六七米,终于停了下来。

  在还有几十米就到顶峰的时候,黄怒波不得不选择了放弃。

  后来他说,这个决定似乎是珠峰对他的最大考验:在看似唾手可得的成功面前,你真的明白自己的内心所愿吗?

  这像是一场赌局,有人不甘心放弃而成功登顶,也有人因此丧命。黄怒波说,如果他继续登顶,很可能落下难以根治的身体创伤。对于放弃,他痛苦而不悔恨,他接受了挫败,因为能活下来才是最幸福的。

  在黄怒波这些年的登山历程中,很多是二次登顶成功的。承认失败和获得成功有同样的尊严,不同之处是前者需要更坚韧的心态。

  二

  2011年他决定重新挑战珠峰,而且要从北坡登顶——2009年他正是在这里黯然退却的。

  从珠峰北坡登到距顶峰48米处,他开始频繁摔倒。他觉得两个耳朵那么暖和,眼前没有太阳,但却感觉太阳暖洋洋地照在身上。他听到一个声音说,如果能坐下来,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就太美妙了。他几乎要照着去做了,可突然意识到,那就是死神的声音。

  当他终于站到珠峰顶端,摘下氧气面罩,红彤彤的太阳跃出云海,刹那间变成金色,他真切地感知到天地万物的萌动与苏醒。

  黄怒波看过一本美国人写的书《登顶》,书中说美国许多企业家都热衷登山,因为登山是一种行为哲学,是一种非常适合冒险家自我修炼的手段。企业家面对的不确定性和登山很像,所以企业家必须保持优异的风险应激能力。

  每次登山回来,都是一次精神的净化,更是心灵的拓宽。相比登山来说,山下的世界太安全、太轻松了。危机发生了,无非是公司的日子艰难一点,但是这也会变成另外一个充满乐趣的历险。早先登山时他总会习惯性地不断追问向导:“还有多远才能到达?距离顶峰还有多高?”后来他不问了,他知道一点点地前进,早晚会走到目的地。

  三

  在他办公室的走廊上,排列着这些年的登山行头,黄怒波开玩笑说,如果不曾登山,也许自己现在是个奸商。

  2010年5月,在珠峰南坡营地里,王石和黄怒波在一起吃炸酱面,喝啤酒,朗诵自己写的诗,天马行空地闲聊。在北京他们不可能这样放松,大家彼此都戴着面具,在各种五花八门的标准和利弊中权衡、伸缩,没有人相信他们还会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