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B面

作者:麦坦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大卫·芬奇电影里最让我难忘的一个镜头,是《返老还童》中如婴儿般的本杰明·巴顿在襁褓中慢慢睡去。白色的婴儿床慢慢低下去,整个房间飘逸朦胧,透明柔软的窗帘飘起,带来暖和的阳光,像晨曦,又像是暮光。这个在睡梦中死去的婴儿,已经87岁。

  在耄耋之年能够如婴儿般毫无折磨地死去,是电影中人才能体验到的幸福。现实生活远非如此。多数老年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体验到的往往是亲人疏离、朋友散尽的痛苦,让旁观者心有戚戚。中国明朝抗倭领袖徐渭晚年以卖画为生,死时仅有一狗相伴;撒切尔夫人在国际政坛上叱咤风云,死后儿子拒绝参加她的葬礼;马龙·白兰度两度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但是晚年没有一个子女认他,最终死于肺功能衰竭。一个人年轻时再受欢迎、事业再成功,也无法保证拥有一个平静安宁的晚年。老,意味着你将看到人生的残酷B面。后来,我们逐渐了解到撒切尔夫人因对权力的热衷疏于照顾孩子,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年轻时动辄打骂妻女,老母亲从小偏心儿子嫌弃女儿……但我们仍然从心理上觉得他们应该被原谅。原因只有一条——他们老了。年老有时成为一种可以超越善恶是非的特权。

  到了六十岁之后,你拥有的特权是:你在年轻时所做出的一切成就或罪行,都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尤其是你曾经犯过的那些错误,在晚辈人的眼里变得可以被宽恕,可以得到谅解。

  年龄,淡化了人们的动机和行为。看到老人,你看到的是老年斑,苍苍白发,拿着筷子不停颤抖的双手,以及佝偻的不断往前倾的身子骨。就像看到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你控制不住地想要去保护他们。而你在享受被保护被原谅的特权的同时,你的思想和情感都不再受到足够重视。我们经常听到有儿女指责老年丧偶后的父母晚年再次嫁娶,或是阻止要参加老年旅行团的父母,万一要是在路上出了什么事怎么办?老,被最大限度地剥夺了自主权和行动意志。

  这还不算什么。最近这几年,不赡养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新闻时有发生。这些儿女们之所以敢这么做,除了毫无人伦道德之外,还在于他们在周遭的环境中获得的一种认识——人老了失去了行动思维的能力,也就等同于毫无情感知觉的动物。在他们眼里,那些搬着小板凳在院子里晒太阳的老头老太太,和阳光下眯着眼睛假寐的猫狗一样,毫无区别。

  那些把父母当牲口圈养的人,也不是没有可能被自己的子女同样对待,那些把四肢健全意识清醒的父母送进养老院的儿女们,也会有被扔在空无一人的家里的那一天,没人逃得过。

  一个人从年轻到年老,会从巅峰慢慢走向谷底。为了能够比较轻柔缓和地落地,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资本的,金钱的,尤其是心理上的——得能接受从巅峰到落寞的落差。每个人刚出生时,都曾被父母温柔对待,在婴儿车里度过那些没有意识的甜蜜岁月;当父母老的时候,也把他们当作我们的孩子,不要让他们孤独,让这些经历了坎坷、挫折的老婴儿们在最后的时光里,憩息在回忆的温柔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