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遇见洗剪吹

作者:孙乐涛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热点话题】审美趣味 文化差距 模仿

  “杀马特”形象,本身是二代农民工群体努力向城市文明靠拢的产物,是一种精神文化上的更新,但这种形象却遭到了“城市人”的恣意嘲讽。在城市知识阶层、中产阶层看来,这种时尚上的冒进,反而“暴露”了自身土气、俗气的“文化贫民”真相,变得“惊悚”“雷人”而难以接受。

  这一点倒也毋庸讳言。审美趣味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密码。趣味相当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结成圈子。趣味不同,则要么不理解,要么心生鄙夷,难以深入交往。文化资本还有更功利的一面,比如,父母是公务员的孩子从政更得心应手,父母经商的孩子,商业头脑也往往较好,这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耳濡目染这方面的信息,对这种文化极为熟悉。

  对欲融入城市的二代农民工群体而言,文化资本上的劣势无疑是他们真正实现城市化的一道玻璃门,这种劣势可能比经济资本上的劣势更难以克服。因为文化资本的获得与经济资本不同,它是个体在漫长的成长时期逐渐习得的。要弥补文化资本上的差距,需要漫长的教化过程,无法实现暴发户式的转变。归根结底,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杀马特”现象凸显,也说明“人的城镇化”已成为紧迫的历史使命。

  “杀马特”作为一种另类文化现象,一种青少年街头文化,可能永远不会消失,比如西方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街头嘻哈文化。但“杀马特”不应成为标识二代农民工群体的专用符号。这是中国城镇化、现代化过程中特定阶段的现象,是半城镇化时期的特殊现象。这个阶段应该尽快过去。让二代农民工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文化上,成为真正的城市人,是城镇化的目标,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实际上,中产阶级们“消费”“杀马特”,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相比成熟的现代文明,中国现在的各阶层大概都处于“杀马特”阶段。那些住在“夏威夷公馆”“加州小镇”“莱茵城”“爱丁堡一号”里的中产阶级们,那些抱着速成手册学习酒会、舞会、音乐会礼仪的小资们,那些佩戴大金链、爱马仕、LV的土豪们,在西方人眼里,或许都是“杀马特”、洗剪吹。

  (摘自《时代周报》)

  【素材分析】审美趣味及文化资本的差异往往成为两类人之间的鸿沟。这种鸿沟需要通过漫长的感染、教化方能逐渐填平。倘若忽视这个过程,试图通过彼此模仿一蹴而就,恐怕只能是东施效颦。

上一篇:“杀马特”是怎样炼成的     下一篇: 奢华与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