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修道院》其实是一颗钻石

作者:郭宏安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在中国,司汤达的《红与黑》有口皆碑,《巴马修道院》却不那么著名。其实无论从作者自己对作品的评价,还是从历史的评价来看,《巴马修道院》都丝毫不逊于《红与黑》。中国人谈到《红楼梦》,会引用一句古语,说它“光景常新”;而法国人安德烈·纪德谈到《巴马修道院》,恰恰也说的是:“每次重读,总觉得是一本新书。”百读不厌,常读常新,就是这部文学杰作的特点。

  有人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不是吗?的确是。这部小说的来源,取自十六世纪的一个叫作《法尔耐斯望族的创业史》的手抄本。原文约合中文1500字,做成了这部40万字的鸿篇巨制的骨架。实际上,司汤达是把“十六世纪初意大利人追求幸福的习惯和方式”加在了19世纪初的意大利人身上了。因此,时间是推后了300年,但浓重的历史气氛仍然笼罩着全书。然而,那明媚的科摩湖,巍峨的阿尔卑斯山,眉目相传的情意,幽微细腻的心理,欲罢不能的痛苦,这一切都透出沁人心脾的诗意,特别是作为文学史上有名的篇章的滑铁卢战役的描写更是不落窠臼,从一个不谙世事的贵公子的眼中写来,显得别开生面,摇曳多姿。这一切又都压倒了历史的色彩,而散发出浓厚的现实生活的气息。

  有人说它是一部“爱情小说”。不是吗?的确是。司汤达不愧为心理刻画的圣手,看他把克莱莉娅由同情到警惕、到怀疑、到恐惧、到疑虑、直到不顾一切地爱上法布利斯的这一过程刻画得多么细腻、自然、深刻、入情入理。司汤达喜欢观察研究“人心”,也极擅长描写人物的心理,但就在他描写最富有个人特质的爱情心理时,也时不忘记它所由产生的空气、水分和土壤,即历史的、风俗的、社会的环境。惟其如此,他的爱情描写才能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有人说它是一部“传奇小说”。不是吗?的确是。传奇小说离不开非凡的人物和曲折的情节。法布利斯虽然没有什么英雄的壮举,但是他始终处于一种极不平凡的位置上,其余众人都如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他。至于情节的曲折,在司汤达的所有小说中,《巴马修道院》更是首屈一指。司汤达本是极不看重情节的,他要探索的是人的灵魂。但是,法布利斯的坎坷,公爵夫人的谋算,巴马小朝廷内的明争暗斗,确实给熟悉司汤达的小说的读者一种极新鲜的感觉。这并不奇怪。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当我们说《巴马修道院》是一部传奇小说的时候,绝不是说它试图用英雄美人的悲欢离合、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来刺激读者的好奇。司汤达高明的地方,在于他知道情节的用处,他既能把兴趣的焦点放在灵魂的揭示和刻画上,又能驱遣波诡云谲、变幻莫测的故事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因此,如果说《巴马修道院》是一部传奇小说的话,它只能是那种剔除了一般传奇小说的一切恶俗的传奇小说。

  有人说它是一部“风俗小说”“心理小说”“抒情小说”……

  那么,《巴马修道院》到底是一部什么小说呢?看来,我们只能说它是一部小说了。它像一颗打磨得晶莹剔透的钻石,它那众多的平面上闪射出众多的光彩,人们在眼花缭乱之际,看到的又分明是一颗棱角分明、结体严谨的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