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不愿被 拯救的公主

作者:易珥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从1937年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到2013年年底大热的《冰雪奇缘》,迪斯尼迎来送往了12部公主电影,共13位公主。她们并没有情节和性格上的传承,但正是她们形象变迁,为迪斯尼的类型电影划出一条非常清晰的轨迹,即女性形象的提升。

  《冰雪奇缘》中,阿伦戴尔王国中生活着两位公主,艾莎和安娜。艾莎天生拥有制造冰雪的能力,为了不让妹妹受到伤害,她们的父母隔断了她们的联系。直到艾莎加冕为女王,两姐妹相见。当听说妹妹要和只有一面之缘的王子结婚时,姐姐一怒之下跑到了山里,建造起属于自己的宫殿。安娜寻回了姐姐,也最终见识到王子的真实面目。

  这是迪斯尼公主电影中第一次让亲情主题大过了爱情主题。回顾近80年的历程,从备受后母折磨、被王子吻醒才能得救的《白雪公主》走到这一步,迪斯尼可谓紧跟了社会发展潮流。

  迪斯尼的第一位公主“白雪公主”,“肌肤如白雪,黑发如檀木,嘴唇如玫瑰”,除此之外,她毫无头脑,在宫里被后母轻易折磨,出宫后在森林里都迷了路。与此相同的还有“灰姑娘”,同样被一位强悍的后母把持了自己的生活。“睡美人”没有好到哪里去,她虽然父母健全,但惹怒了一位坏心肠的仙女,被诅咒18岁死于纺锤之下。

  她们得救的唯一方式就是有一位英俊的王子“不经意间”发现了她们,爱上了她们,并用自己的真爱拯救了她们。几十年后,《冰雪奇缘》借用了这个桥段,但将其彻底反转,一见钟情的王子其实心怀不轨,拯救公主的却是公主的妹妹。

  1989年,迪斯尼制作的《小美人鱼》相对前三部公主电影来说,却有了超越。人鱼公主不再被动地等待,而是主动出击,为了找到王子不惜喝下魔药,忍受用脚走路的剧痛。1991年的《美女与野兽》,公主则显示出救父舍身的惊人勇气。随后,迪斯尼一口气推出了三位少数族裔公主,《阿拉丁》中的阿拉伯公主,《风中奇缘》中的印第安公主,《花木兰》中的中国公主(实际是平民之女),直到2009年《青蛙公主》中出现了黑人公主。

  但无论公主是爬上岸,换了肤色,还是披上战袍保家卫国,公主的终极目标都是找到一位王子。“从此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下去”的神话并没有因为自身能力的改变而改变。

  2000年之后的迪斯尼公主电影,一直在寻找转型之路,经过《青蛙公主》《长发公主》《勇敢传说》,到《冰雪奇缘》,算是完成了根本的转身。

  转型的结果之一,就是消解了传统的“公主”形象。她既不特殊也不矫情,虽然时不时要面对是否继承大统的选择,但其根本核心是与所有人都相关的问题:我是谁,我要什么。身份与自我的全部复苏,才让公主们想开一家餐厅、走下禁闭的高塔或者拒绝王位。《冰雪奇缘》里,对个人身份的追寻是这部动画片的真正主题,它甚至都与女性主义无关,而是基本的人权。

  这九部电影中,对于爱情的描绘也耐人寻味。《青蛙公主》中王子没有追求公主,而是和平凡的女主角在一起了;《冰雪奇缘》里,王子变成了坏人,最终牵手公主的是个挖冰的穷小子。迪斯尼想传达出清晰的价值观:“公主”不再代表统一的身份特质,每一位公主都不一样,她不一定出身名门(《青蛙公主》),也不一定没有烦恼(《长发公主》),更不一定嫁了王子(《冰雪奇缘》)。她和大多数普通的女孩一样。

  唯有等到长大后,我们才会看到迪斯尼的局限,它设置了太多的条件来允诺的美好世界,或许永远都不会出现。不过在那之前,迪斯尼动画片不动声色的进步,仍然对儿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套用秀兰·邓波儿的话,“不管她们美丽还是丑陋,贫穷还是富有,她们都是公主——每个女孩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