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变“药儿园”应反思

作者:佟彤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适用话题】医学科普 健康理念 反思

  2014年3月以来,接连有几所幼儿园在未告知家长的情况下,长期给孩子服用“病毒灵”,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公愤。涉事幼儿园园长、副园长已被刑事拘留,儿童用药专项检查也同步展开。无论幼儿园出于何种考虑,这种做法首先错在不告知家长,同时这个药是处方药,在不告知家长的前提下给孩子偷偷服用,更让人觉得隐患多多。

  每当“流感”或者传染病出现,人们会自动地购买诸如“板蓝根冲剂”之类的预防药。在2013年的一次权威部门推荐中,“板蓝根冲剂”也被推荐给广泛人群服用,直到很多医学专家站出来告知:板蓝根的抗病毒作用微乎其微,而且对于风寒感冒或者本身是虚寒体质者,不仅无效,还会有损体质或者加重病情,绝不能“全民通吃”。但是,因为板蓝根是中药,是非处方药,这种偏离的代价便被人们忽略了。

  其实,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幼儿园给孩子吃的不是“病毒灵”,而是“板蓝根冲剂”,即便没有告知,可能就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虽然这样做导致的后果并不比滥用“病毒灵”轻,而这,就是幼儿园服药事件另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有两件事情很有意思:其一,中国是“输液大国”,年人均输液8瓶,远超过国际上2.5瓶到3.3瓶的量。而媒体的调查显示,在导致输液人数众多的原因中,70%是病人自己的要求,医生为了避免医患冲突也便言听计从。其二,在世界范围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中国病人对医嘱的依从性,是最低的,经常是出了医院就忘掉医嘱,否定处方,直接找偏方、绝招去了,这些做法和幼儿园随意给孩子吃药其实如出一辙,无非是对医学的无知导致对健康的无视。

  出现这个结果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我们的医学科普做得很不到位,至少在很多时候让位给了伪科学,假专家甚至是出于商业目的的药厂广告,很多民众的健康理论、医学知识不是来自医生的,而是来自民间流传甚至是广告,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算避免了不告知的责任,另一种形式的“药儿园”也还会出现。

  (摘自《北京晨报》

  2014年3月20日)

  【素材分析】从幼儿园变为“药儿园”,折射出的是我国民众的健康理念不科学以及医学知识科普不到位等现象的冰山一角。提升民众健康理念,普及医学常识水平,对于全民全社会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