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如此多娇,引无数谣言竞赛跑

作者:李斐然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放假的头等大事,就是远离手机、远离电脑、远离网络。每天早上醒过来,我都恨不得为“今天不必上网”庆幸得感谢上帝。

  我有时候非常讨厌上网。一旦接通电源,铺天盖地的信息涌进来,无休无止的谣言响不停,像一个不识相的碎嘴媒婆,到处叽叽喳喳、喋喋不休。

  我这种感受可是有佐证的。在一项由美国西北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组织的调研中,有人说,每天上网总让她觉得身处老电影里的一幕,“主人公站在超市货架前挑选咖啡,忍不住哭了起来,因为琳琅满目太多选择,冗杂到无从抉择”。

  咖啡太多固然头痛,但如果知道这里面真假掺杂,估计更头疼。特别是当假货占据销售最显眼位置,兜售成当日销售冠军。

  这也是有佐证的。我有个朋友,被人捏造了从没说过的话,遭到了网络围剿——有叫他道歉的,有喊他赎罪的,有批评他没良心的。看得人真是哭笑不得。

  可偏偏他是个研究网络传播的学者。怀抱着“邪不压正”的信心,不爱与人起冲突的他在这场闹剧中保持了沉默,寄希望于网络的自我纠错功能,毕竟,流传着的是一条低段位谣言,稍稍动下脑筋就看得出破绽。

  结果是,他输了。真相的强大丝毫没阻挡到这条谣言的疯狂传播。我发现,在网络的话语平台上,只要你在140个字里触碰了最容易引发争议的关键词,再搭配一个最容易引人共鸣的评论,不管写的是不是确有其事,都可以引发海啸似的舆论效应。

  果不其然,我看到一个个人在这条显而易见的谣言面前倒下,纷纷点击了转发,这其中甚至有天天教导学生“核实、核实、再核实”的新闻学教授。这些人拥有大量粉丝,击鼓传花般传递这条假消息后,这则假话几乎快要成了“新时代的事实”。

  这场荒诞剧的最后一幕,原本简单的事实混杂在网络谣言的泥沼里无法脱身,几乎要和谎言一同沉沦。难道没有制约话语暴力的力量?有!你可以举报造谣者。可是,精明的造谣者会在举报被受理前删掉发言,言语伤害都已达成,自己也赚到了大把粉丝,还免于承担了造谣的责任,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于是,这就成了一个巨大的怪圈——如果你是不爱扎堆的君子,那么即便你拥有正义,你没有粉丝就没有影响力,没有影响力就没有话语权,也就不能在争论中维持正义。

  简单地说,在更多的互联网公共空间里,奉行的准则是“胜者的胜利”:如果你赢了,你将继续赢下去;如果你输了,那就将输得一败涂地。这么一来,我们只能祈祷。如果胜者恰好正气凛然,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如果他的爱好是招摇撞骗,那就等着遭罪吧!

  我常常想,这场“胜者的游戏”该如何继续。我想起了作家冯内古特老爷子说过的话。他的基本观点是,你要是个善良的人,这辈子就甭想打败恶人了,因为恶会想尽办法整死善,而你却不会。

  那么,咱们到底该怎么绝地反击呢?这答案老爷子倒也说了:“善没有理由战胜不了恶,只要天使们能像黑手党那样组织起来。”我一直谨记着冯老爷子的这句名言,只是偶尔缓过神来,这要是真的像黑手党那样联合起来,那还是善吗?

  看吧,这个互联网永恒之问,依然没有答案。于是我每次想起来更加头痛,只能默默期待放假,用最原始的方式解决问题——毕竟,只要不上网,生活还是蛮清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