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志的孤本,精彩不可复制

作者:吴梅花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这是一个堪称经典的故事。故事是曲折的,主旨是阳光的;尊重兴趣与个性、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是张扬人性的;不上北大安心做技术工人照样有成就,顺应“学历不代表一切”的主旋律。总而言之,看点很足。

  当然,周浩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是有其独特之处的。而“前北大学生”的身份也让这所技校如获至宝,又是小班授课,又是配置最好的班主任,人家压根就没把你当“普通学员”对待……

  精彩的周浩故事,能催生多少犹如周浩一般的故事精彩?我们惊叹于一个“弃北大读技校”的案例,可它有多大的可复制性?不同的表达者“兜售”了不同的立场与诉求,藐视北大名校的,批评僵化的本科教育的,不屑于当前应试系统的,抵御精英教育思维的,痛斥当前教育体制对人“痛不欲生”堪称磨难的……批评者、共鸣者的诉求千差万别,但有一点却是毫无疑问的:想原原本本复制一个“周浩版本”,是相当困难的。

  直白点说,你把北大说得再不堪,把本科教育应试游戏说得再无聊,终究不能改变北大是名校、高等教育最出人才的当下现实,在其他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这样“特立独行”的故事样本,不见得能够在更多人身上应验,结出美好人生的果子。唯一可以倡导成为“复制力量”的,就是快速增强技术学校的水平,让更多的技校不需要“开小灶、开小班”,也能够承载“堪比北大”的成才梦想。

  【素材运用】周浩是有志的,但更是幸运的。他的庆幸在于他“从小就喜欢拆分机械”的天赋,在于他拥有望子成龙却不固执己见的父母,更在于求贤若渴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正是外部条件与内在动力的融合,才成就了他的学业佳绩。我们可以为周浩的有志与有为点赞,但对“弃北大读技校”的模仿却需谨慎。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此的幸运与天赋。

  【适用话题】个性与共性;改变观念;人才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