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二代&富二代:炫苦和吃苦

作者:王希真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这个年代什么事都可以炫耀,见惯了富二代在网上炫耀豪车豪宅,而风水轮流转,如今又刮起一阵炫穷风,穷二代也开始在线炫耀自己的辛酸生活。

  有一位留学日本的学生左扬民,他将自己在日本打工的照片传到网络,他说,自己来日本一年,瘦了40斤,为挣生活费,端过盘子、卖过寿司,凌晨起床踩三个小时单车送报纸……他的手指头因为长期劳作长满茧子。而他住的,是比香港木板隔间房还差的蜗居。

  吃苦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老一辈人谁不是默默吃苦,低头耕耘?不过他说,之所以上传照片,不是搏出位,而是想告诉大家,留学生活并不如大家所想,都是幸福的事,亦不是所有留学生背后都有足够的金钱支撑,可以视留学为旅游。其实看他的经历,我也感同身受,在香港虽不用像小左同学一样辛苦,但也经历过住木板隔间房的日子,好笑的是当时竟不知那是木板隔间房,所以也没觉得那么辛苦。

  与“穷二代”截然不同的是“富二代”。大家总是认为“富二代”都是清一色的纨绔子弟,根本体会不到平凡人的辛酸,但其实“富二代”好像单单在华人社会特别有市场,欧美人的字典里似乎没有这个词。按照中国人的观点,彼得·巴菲特应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富二代,因为他老爸是“股神”巴菲特。可偏偏老巴菲特认为,留给子女的钱财,最好是足够他们什么都可以做,但不可以多到什么都不必做。所以,彼得在19岁时,入读斯坦福大学半年后辍学,将父亲留予他的9万美元股份套现,往旧金山发展音乐事业。狭小的音乐室、没人赏识、被拖欠薪酬……他受过的苦绝对不少。回想起来,如果当时不卖股票,那些股票现在大约值2000万美元,但是彼得很庆幸,他靠着这笔钱,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快乐,而不是活在“巴菲特”三个字下面一辈子。

  彼得现为全球知名音乐人、作曲家,因1990年时为奥斯卡最佳影片《与狼共舞》配乐,获得艾美奖而声名大噪。

  不过有一个小插曲,令人汗颜。彼得到中国开音乐会,电视台邀请中国几位青年才俊与他一起座谈,这些没吃过苦的“富二代”最后无一人现身。彼得只能无奈地说:“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接受我这样的人。”

  【人物速写·出身】

  不管是所谓的“穷二代”小左还是“富二代”彼得·巴菲特,他们的家庭出身自己无法选择。但寒门能出贵子,富家也能出贵子;富家会出败子,寒门也会出败子。是“贵子”还是“败子”,关键看自己是不是努力。

  【人物速写·自强】

  作为“富二代”却自强不息的小巴菲特,最终在音乐领域事业有成,靠的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父亲的庇护,这是最值得中国年轻人学习的。而老巴菲特的教子理念和方式,更值得中国父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