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这个喧嚣的世界,却难逃一颗孤独的心

作者:未知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在捷克,如果问普通人谁是当代最受欢迎的捷克作家,答案通常不是米兰·昆德拉或伊凡·克里玛,而是这个中国读者不太熟悉的名字——赫拉巴尔,尽管这三人一直被并称为捷克当代文坛“三剑客”。捷克人说,赫拉巴尔像是啤酒馆里坐在你桌子旁的熟人,将无数奇特的故事娓娓道来,幽默而富有哲理,这才是纯正的捷克味道。他是当之无愧的20世纪下半叶捷克最伟大的作家,本期,我们满怀敬意将这位“捷克文学的悲伤之王”隆重推出。

  在赫拉巴尔众多作品中,他本人最为看中的是《过于喧嚣的孤独》。这是他思考最深、花的心血最多的一部佳作。他曾说:“我为《过于喧嚣的孤独》而活着,并为它而推迟了死亡。”该书出版后被公认为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引起无数人共鸣。1997年,赫拉巴尔从窗口一跃离世,多年来,包括捷克总统哈维尔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无数访客来到他写作时经常光顾的“金老虎酒馆”,缅怀这位伟大的作家。

  【作者剪影】最后的文化守夜人

  他独特的风格和题材直接影响了捷克文学的发展,他创造了啤酒馆的神话,他用充满诗意和善意的眼睛去透视灰暗的日常生活,发现“底层珍珠”的熠熠光辉。

  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生活、生活、生活。观察人们的生活,参与无论哪样的生活,不惜任何代价。——赫拉巴尔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1914—1997),20世纪捷克文坛又一文学奇才,和米兰·昆德拉、伊凡·克里玛并称为捷克当代文坛“三剑客”。这位法学博士为自己设计的一生是这样的:大学毕业后服兵役,做推销员、仓库管理员、炼钢工、舞台布景工……49岁时第一部作品才得以出版,此后获国内、国际奖项三十多个。他的作品多数被改编为话剧和电影。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97年2月3日,原本即将病愈出院的他从医院五楼窗口坠落身亡。作曲家弗朗茨这样形容他的死亡:是鸽子把他叼向天空,化为不朽。

  【名著推荐】

  我为它活着,并为写它推迟了我的死亡。——赫拉巴尔

  《过于喧嚣的孤独》在赫拉巴尔脑海里酝酿了二十年之久,他不断对之加以补充,进行反复的深刻思考,直到主人公汉嘉与他自己融为一体,推倒重来一共写过三稿方才成书。小说完稿的时间是1976年,但直到1989年底才正式出版。这不仅是赫拉巴尔为世人讲述的一个关于“我为书狂”的忧伤故事,也是对捷克当代历史的隐喻:时代的变迁、技术的更新、组织化的社会管理,造成了社会对效率化、体制化的崇拜,而个体的生活方式、精神空间、审美意识则受到挤压。这是时代的哀愁!赫拉巴尔在这部作品里倾注了他一生对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深刻思考,充满了无限的爱和忧虑。

  内容简介:通过一个在废纸回收站工作35年的老打包工汉嘉的通篇独白,表达出对那些摧残、践踏甚至毁灭人类文化的暴行的无比痛惜。小说中的汉嘉,天天在耗子穿梭的地下室里把运来的书籍压碎、打包,然后等着运送工厂。在35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不得不在压力机旁消耗人生,把尼采、老子、高更、《浮士德》压成碎片,换取当天的面包,没有人会关注这样一个脏兮兮的、袖子里会突然钻出一只小老鼠的人。可是,他还是像饥饿的耗子一样,啃噬着废品中所能得到的知识与人类文化。在臭烘烘的地下室里,他不能不满怀人类文化被销毁的悲哀,按动压力机的红绿按钮,但他觉得能整天与先哲贤人对话就不孤独,对于家庭、恋爱、生活琐事也不抱怨。相反,他说,一会儿与老子讨论空灵,一会儿与耶稣谈谈“爱邻居”,实在使他愉快充实,是他的“love story”(爱情故事)。

  【悦读】精彩书摘:人文主义精神的挽歌

  最大的英雄是那个每天上班过着平凡生活的普通人,是那些在社会的垃圾堆上而没有掉进混乱与惊慌的人。——赫拉巴尔

  名著扫描1:幸福

  我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

  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 story”。三十五年来我用压力机处理废纸和书籍,三十五年中我的身上蹭满了文字,俨然成了一本百科辞典——在此期间,我用压力机处理掉的这类辞典无疑已有三吨重,我成了一只盛满活水和死水的坛子,稍微侧一侧,许多蛮不错的想法便会流淌出来。我的学识是在无意中获得的,实际上我很难分辨哪些思想属于我本人,来自我自己的大脑,哪些来自书本,因此三十五年来我同自己、同周围的世界相处和谐,因为我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不是读,而是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里,嘬糖果似的嘬着,品烈酒似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着,直到那词句像酒精一样溶解在我的身体里,不仅渗透到我的大脑和心灵,而且在我的血管中奔腾,冲击到我每根血管的末梢。我在无意中有了学问,现在我确知我的大脑是一堆被压力机挤压得严严实实的思想,一大包观念,我掉光了头发的脑袋是灰姑娘的核桃(注:根据《灰姑娘》童话,仙女从一只核桃中给灰姑娘变出了美丽的衣裙)。当我的目光落在一本有价值的书上,当我一行行阅读这些印刷的文字时,这书留下的也唯有非物质的思想而已,这些思想扑扇着翅膀在空气中滑翔,赖空气生存,回归于空气。三十五年来我按动这台机器的红色和绿色电钮,三十五年来我喝着一杯又一杯的啤酒。我喝酒是为了活跃思维,使我能更好地深入到一本书的心脏中去。我同黑格尔的观点是一致的:高贵的人不一定是贵族,罪犯的人不一定是凶手。如果我会写作,我要写一本论及人的最大幸福和最大不幸的书。珍贵的书籍经过我的手在我的压力机中毁灭,我无力阻挡这源源不断、滚滚而来的巨流。然而,正如流经工厂区的浑浊河水中偶尔会有美丽的小鱼闪现一样,在这废纸的长河中不时也会有珍贵书籍的书脊放出夺目的光彩,我的眼睛被它耀得发花,我朝别处望了片刻,然后才迅速把它捞出来。我手里攥着一本书,睁大惊恐的眼睛望着另外一个世界,不是我刚才置身于其中的世界。

  名著扫描2:幻灭

  我知道以往那个时代确实结束了

  我惊惶地举目四顾,又看看下面正在劳动的男女工人们。我突然明白了,我看到的这一切意味着我这个行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这些人已经与我不同,他们以另外一种方式工作着。我意识到小废纸收购站的那种微小的欢乐结束了,那是当我们发现有些书被错误地当作废纸扔掉的时候,在这里我看到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不同了,因为即使每个工人可以从每种出版物中拿一本带回家去作为福利,即使他也可能阅读,但是对于所有我的打包工同伙来说,对于我来说,一切都已结束。我倚在栏杆上俯视下面的劳动,却见一位女教师领着一队儿童来到了阳光下。我心里说这是女教师带领孩子们参观来了,让孩子们看看废纸是怎么处理的,哪想到女教师拿起一本书来叫孩子们注意看着,要他们看明白她是怎么把书撕开的,孩子们看明白了,一个接一个地拿起书,扯下包书纸和封皮,小手抓住书页使劲地撕着,尽管书在负隅顽抗,最后还是孩子的小手胜利了,孩子们眉心舒展了,他们干得像工人一样顺利,工人们一边干活,一边朝他们点头以示鼓励……

  名著扫描3:死亡

  我在自己制造的刑具上认识最后的真理

  我关掉绿色电钮,摊平槽里的废纸,铺垫成一张小床的模样。我依旧是原来的我,没有什么可以羞愧的,我依旧为自己感到自豪,像塞内加跨进浴盆一样,我一条腿跨进槽里,我等了片刻,然后另一条腿也跨了进去,我把身子缩作一团试了试,爬起来跪在槽里按一下绿色电钮,马上转身蜷缩在机槽里的小床上,在废纸和几本书的中间,手里牢牢地攥着一本诺瓦利斯的作品,手指按在向来使我激动不已的那一句上。我幸福地微笑着,因为我开始同曼倩卡和她的天使一样了,我开始跨进一个我还从未去过的世界,我攥着的那本书中,有一页写道:每一件心爱的物品都是天堂里百花园的中心。我不去梅朗特立克印刷厂的地下室捆白报纸,我像塞内加一样,像苏格拉底一样,我选择了倒在我的压力机里,倒在我的地下室。

  写法解读:赫拉巴尔在文学创作方面极富新意。《过于喧嚣的孤独》全书通篇采用了一种在20世纪初文学作品中很少见的“语段流”体例,即仅以章节划分内容,每章之内文字不分段,段内除逗号、句号外别无标点;全书均以第一人称写作,内容全部为其人心内所感。看这本书很容易落得头晕脑涨的下场。然而,这样的体例,却恰恰让观书之人形成了独特的阅读体验,在大段倾斜的“思想”间渐渐沉醉,直至设身置于20世纪50年代阴沉忧郁、冰冷奇妙的布拉格生活。他的《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一书也采用了这种体例;而他的《老人的舞蹈课》全书从头到尾总共只有一句话;《中魔的人》则是由中短篇小说集成,通常也是整篇小说没有分段。

  【悦读】传奇作者的传奇人生

  ◎【独特人生】法学博士选择底层生活:不惜任何代价的体验

  尽管拥有法学博士的学位,赫拉巴尔一生却从未从事过与法律有关的工作,而是将生活的原点驻扎在布拉格的贫民窟,且一住就是二十年。赫拉巴尔曾说,“最重要的是生活、生活、生活,观察人们的生活,参与无论哪样的生活,不惜任何代价。”

  ◎【传奇文学生涯】49岁出版处女作

  赫拉巴尔一生际遇起伏,顺境少而逆境多,他的创作多是在一沓沓从工厂带回家的广告纸背面完成的。1962年起,年近半百的赫拉巴尔才开始创作。1963年49岁的赫拉巴尔才出版了他的处女作《底层的珍珠》短篇小说集。

  ◎【艺术实践】捷克电影发动机

  1964年,5位刚从电影学院出炉不久的年轻导演,用独特、新颖的技巧把《底层的珍珠》搬上了银幕,而这部作品也成了捷克新浪潮电影的开山之作。从此,赫拉巴尔创作的文学作品,成为这场电影运动重要的动力,成就斐然。《严密监视的列车》1967年荣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最高奖;1969年《失翼灵雀》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1980年的《革新时代》如今已经被视为电影经典。

  ◎【生活逸事】小酒馆的众声喧哗,滋润了他的创作

  赫拉巴尔嗜好啤酒,晚年常在布拉格旧城区的“金老虎”酒馆消耗时日。他笔下的那些看似荒诞离奇的故事,许多都来自“金老虎”酒馆里的闲谈。赫拉巴尔被“金老虎”酒馆奉为精神表征。多年来,无数访客来到“金老虎”酒馆缅怀这位伟大的作家,包括捷克总统哈维尔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名著印象】维护人类文明乡愁的殉道者

  小说并不复杂,甚至有些过于简单。赫拉巴尔是以一种回环往复的形式来描述“我”在压力机旁的工作,不断地按动红、绿色按钮,不断往机器里面添加废纸。这种“简单”的重复,与文本简单的故事情节,相得益彰,更具有冲击力。汉嘉缔造了属于自己的乌托邦,他与康德一同仰望星空,与耶稣、老子探讨出世、入世,沐浴高更、莫奈笔下的永恒光彩。汉嘉通过与先哲的思想交流,走过喧嚣的外界,走进了自己孤独的内心,其实也是人类文明所面临的孤独境地。这是一本带有浓郁忧伤的乡愁作品,这忧伤不是吟风弄月式的伤感,而是无力肩负时代闸门的崩溃。汉嘉最终选择追随旧时代,将自己打进废纸包,与先哲们的文字融为一体,乘着书籍飞升天堂。对于新时代,汉嘉是一个反感工业生产的厌食症患者;对于旧时代,他是一个生活在喧嚣中的孤独症患者。在新旧交替的时刻,汉嘉是一位守护人类文明的殉道者。

  延伸阅读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简介:1970年到1976年间,赫拉巴尔陷入人生低谷,与妻子隐居在布拉格城外的小镇。在那里,为了获得更多阳光,他爬上储藏室屋顶,把书桌锯短两条桌腿,怡然自得地在桌子上用打字机写作。《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连续18天,一气呵成的,从完稿到出版,他只字未动。小说以一个餐厅服务员蒂迪尔的打工经历,展示了捷克20世纪中期的社会变迁。通篇描绘了旅馆、饭店、酒家、餐厅和私人会所的生活,处处流露出布拉格帅克式的幽默、揶揄和调侃,是回忆录式的传记体小说。

  《底层的珍珠》

  简介:1963年出版,是赫拉巴尔的处女作,一万册在首发当日就售罄,并荣获当年作家出版社最佳作品奖。本书收录12篇短篇小说,描写赫拉巴尔底层生活的经验,主人翁包括钢铁厂工人、废纸回收站职工、剧院布景工、保险公司职员、教堂看门人等。

  《过于喧嚣的孤独》经典金句

  我有幸孤身独处,虽然我从来并不孤独,因为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赫拉巴尔

  基本上我是一个乐观主义的悲观者和一个悲观主义的乐观者,我是双重的、两面的,有着拉伯雷式的笑和赫拉克利特的哭。——赫拉巴尔

  我最爱苍茫的黄昏,唯有在这种时刻我才会感到有什么伟大的事情可能要发生,当天色渐暗,黄昏来临时,万物就变得美丽起来,所有的街道,所有的广场,所有在暮色中行走的人,都像蝴蝶花一般美丽。我自己好像也变得年轻了。——赫拉巴尔

  捷克文学点将录

  梳理一下捷克文学史,发现真是灿若群星!而且捷克作家的独特文学风格和独立立场更是独树一帜。

  ◎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捷克人,西方现代派文学鼻祖之一,著有《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雅洛斯拉夫·哈谢克(1883—1923):捷克著名讽刺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最著名的作品为长篇小说《好兵帅克》。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1901—1986):捷克著名诗人,一生出版了39部诗集,有《泪城》《全是爱》《信鸽》等。198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米兰·昆德拉(1929—):捷克著名作家,著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笑忘书》等。1975年移居法国并于1981年加入法国国籍。

  ◎伊凡·克里玛(1931—):捷克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以《被审判的法官》等小说和《城堡》等剧本反对强权政治,作品被禁20年。

  ◎瓦茨拉夫·哈维尔(1936—2011):捷克作家、剧作家、天鹅绒革命的思想家之一。于1993—2003年间担任捷克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