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久富:量与江海宽

作者:佚名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2009年秋天,余嘴村被确定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移民试点村,村民们为此炸开了锅:“搬到平原地方打起仗来没地方躲呀!洪水来了怎么办?我们到那边不好建立人际关系呀!”这让该村连任26年的老村支书赵久富也十分上火,因为除了村民,他年迈的父母因身体不便也不能离开故土,严重晕车、患有类风湿病的妻子更是“谈迁色变”:“这一去1000多里,以后一家人见个面都难,有什么意思啊,补偿再多也不去!”

  按南水北调移民政策,在水库172米水线以上的赵久富一家可选择内安,可他清楚: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他若不带头,搬迁工作很难开展。正在为难之际,父亲赵守德推了儿子一把:“娃子,你去吧,都不想走,南水北调调不成了!”

  在老父亲的鼓励下,赵久富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第一个在外迁协议上签了字。为了使移民户都信服,他5次来到搬迁地考察对接,每次都要拍许多照片、视频,回来后就组织移民观看、讨论。在赵久富的带领下,村民们陆续都签了字,“为了北方人也能喝到汉江水,我们搬!跟着老赵走,吃不了亏”。

  2010年4月30日清晨,客车载着赵久富等271名余嘴村移民驶向黄冈。出身军旅的赵久富,特意叮嘱乡亲们不要哭,自己却掉了两次眼泪。

  赵久富担心临走的时候老父母一哭会令他迈不动步子,便提前把两位老人送去了妹妹家。可没有料到第二天一大早,母亲拄着拐棍,步行了5公里赶到移民现场,拉着儿子的手,老泪纵横,不舍惜别。赵久富硬着心肠上了车,但当客车拐过村口,见不着母亲瘦弱的身影、银白的头发那刻,一向坚强的他泪水瞬间决堤;车队走到武当山的时候,一位村干部打电话给他说房子已经拆了,听到这个消息,赵久富的眼泪再一次夺眶而出。回忆起自己的房子,那一砖一瓦都是他和妻子用肩膀扛上去的。

  远离家乡,带头搬迁,赵久富和村民们成了郧县第一批外迁移民,掀开了南水北调工程几十万移民浩荡外迁的历史扉页。舍小家、顾大局,赵久富尽到了一名干部的责任,有担当,但对双亲的亏欠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赵久富的父亲在他搬迁之后第三个年头去世,当赵久富千里迢迢赶回去的时候,仍是没有见上父亲最后一面。

  今年60岁的赵久富瘦高、精干、健谈、一口浓浓的郧县乡音也仍旧未变。4年前,他带头搬迁。如今,在黄冈这片红土地上,他已经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致富路。而下一步他将努力将黄湖新区建成“中国移民第一村”,那是他的梦想。

  【素材运用】清水漫过家园,车轮滚滚辗转,心间隐痛万千却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的哭声。2014感动中国人物赵久富明明可以留下,却为了大局选择远离故乡。甚至移民后因为路途遥远,都未能见到老父亲的最后一面。赵久富的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让我们感动、敬佩,愿同胞们饮水思源,不要忘记移民们作出的牺牲和奉献!

  【适用话题】以身作则;顾全大局;舍小家顾大家;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