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张纪清:涓滴见沧海

作者:佚名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从1987年开始,一个署名“炎黄”的人每年都会给当地敬老院、学校以及外地的贫困学生捐款,但时过27年人们百般寻找,始终查无此人,“炎黄”到底是谁呢?这位好心人迟迟没有露面。直到2014年11月,邮局门口一位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一地的汇款单才使得这个秘密浮出水面。人们发现,原来张纪清就是他们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放牛娃出身的张纪清由继母带大,这位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言传身教,用质朴和善良教会了张纪清一个道理:“做人很简单,帮人也不复杂,有时就是搭把手的事。”于是张纪清在“搭把手”的教导下,成长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改革开放后,张纪清因从事养殖业成为当地有名的万元户,但张纪清对于当时“一心向钱看”的社会风气很不满意,于是他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做人眼睛不能只盯着钱”,因此他选择捐款,去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1987年,张纪清第一次化名“炎黄”把一笔1000元捐款寄给了正在筹建的江阴祝塘镇敬老院(当时的1000元几近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后来是学校,是贫困学生,是地震灾区……但之后养殖业不景气,张纪清一下子从万元户变成了负元户,从大房子搬进小房子,但是他仍然坚持捐款。

  三十年来,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张纪清跑遍了无锡、苏州、上海周边的邮局,默默无闻地做着“好心人”。就连张纪清的妻子最初都不知晓此事,直到一次为丈夫洗衣服时她意外地发现了署名炎黄的汇款单,才知道原来一直默默无闻帮助别人的人就是自己的丈夫张纪清。之所以起名炎黄,张纪清说:“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助人为乐,济贫帮困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我希望自己能坚持不懈,将这种美德传承下去。”朴实的老人,朴实的言语,高贵的灵魂,高尚的心灵,张纪清用27年的善举成就了大爱,温暖了祖国大地上的“炎黄子孙”!(本刊2015年第3期,第66页已对此素材进行押题,并有名师手把手教你怎样写好“炎黄精神”,建议对照参看)

  【素材运用】做人难,做好人更难,一直做好人就是难上加难,可是张纪清硬是做了27年的好人而且不留姓名。他坚守着“搭把手”的信条,践行着助人为乐的精神,把感动传遍了祖国大地。他是我们的榜样,激励我们做好人,做炎黄好儿孙。

  【适用话题】助人为乐;济贫帮困;奉献;不求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