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游者的道德问题

作者:姚淤 来源:《意林》

  我多次自驾走过川藏线,如果是进藏旺季,平均每隔十来公里就会遇到想搭车的人。不过即使是车后排座空着,我也有一个原则:三搭三不搭。

  遭遇紧急情况(如雪山天气突变),再不上车要死人的必搭;道路巡护工人寻求帮助必搭;沿线驻地官兵需要帮助必搭;穿着时尚,蹭车去西藏的文艺穷游青年不搭;油腔滑调,张口艳遇闭口交友的不搭;外形一看可能对本人造成人身威胁的不搭。

  说白了,不搭所谓“穷游者”。

  你想穷游没问题,想挑战自我也行,但可不可以别随时抱着占便宜的心态?2014年9月我进藏时,在新都桥碰到一位浙江老哥,他徒步进藏,硕大的背包上印着几排大字“有吃有帐篷!不搭车!谢谢!”——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自我磨炼。你几个精壮小年轻,或者有点姿色的时尚小美女,一路不带钱,老想着免费蹭住藏族人民家,搭免费顺风车,这不叫意志考验,叫厚脸皮。

  实际上,我们是被“穷游”骗了很多年,“穷游”概念已然被误读,太多的浑水摸鱼者加入这一团队,终究弄坏这锅汤。真正的穷游,应该是“省钱模式+锻炼模式”,如飞机票、卧铺票太贵,你可以选择硬座来节约;华山索道要180元,你可以选择徒步上山,又省钱又锻炼身体——这些叫“穷游”。相反,你要是为了节省票钱,想尽办法逃票,甚至不惜生命去走“免费捷径”,这不叫“穷游”,相反,你会因此成为“道德穷人”。

  现今很多打着“穷游”旗号的人,实际上都是“蹭游者”。曾经在新藏线上,我见过两位穷游大侠骑行寄宿在某个工地宿舍,蹭吃两天后,又拿了人家20多个煮鸡蛋和10个大饼,以及工人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番茄——要明白,这些蔬菜水果都是从一两百公里之外运送而来,是工人的生活乃至生存的基本所需。

  同样的事情,我在滇藏线也见过,两个人住在藏家客栈近一个礼拜,以极少的钱大吃大喝,藏族人民的确热情好客,还介绍了许多值得去的地方,然而在感受完藏族人民的善良之后,两人一走了之——他们有没有想过,藏家自身可能也不宽裕,藏族人民自己的孩子,有可能因为这些从城市里来的“穷游者”而饿肚子?

  是的,藏族人民的好意,不能成为你们不劳而获的借口,接受他们的帮助时,请多衡量与思考。在阿里的某个小镇,我曾用两片阿司匹林药片止住了一个藏族老妈妈的头痛,随后,她的儿子专门为我拎来了两棵新鲜蔬菜——对那些远离现代医学的人来说,药物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果。但我们不是生意人,奉献的意义大于交换,返程时,我把随身所有的药品都送给了她,包括常用的消炎药和外用药,但我仍觉得不够,因为那两棵新鲜蔬菜价值千金。

  说到底,卿本佳人,奈何穷游?当逃票、搭便车、露宿街头等“穷游模式”成风,旅行俨然成为一场浅薄的裸体秀。虽然旅行中,花多少钱与你最后的收获不一定成正比,但旅行之所以有意义,一定不是因为你花少了钱。拒绝为穷游而穷游——现代旅行本身就是一种消费行为,我们提倡节约型的旅行方式,不浮夸、不浪费,但所有不要尊严、不计危险的“穷游”,都是愚蠢且不负责任的。

  我拒绝如此“穷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