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医孙茂恒:义诊21年,因为热爱,所以无私

作者:未知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人物时事速递>>

  2015年8月,上海浦东洋泾街道一桩感人事迹为网友知晓:家住洋泾街道,今年75岁的原公利医院院长、退休医生孙茂恒,从医50多年,由于对医生职业的热爱,带领着一支10人组成的医疗志愿者队伍,在小区内义务开设夜门诊,每周一晚上6点半到9点,免费向市民提供就诊咨询服务,每年夜门诊接待看病群众达500多人次,21年来共诊治病人万余人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欢迎。2015年,无偿夜门诊已经坚持开办了21个年头。近期他的事迹还入选了社区诚信光荣榜。孙医生擅长中医诊脉,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为病人诊病,21年间他治好了失眠、心悸等很多疑难杂症,名声越传越远,甚至有上海崇明县人专门来看病。由于处方权的原因,夜门诊今后的发展方向会更多地倾向于医疗咨询。

  人物魅力1 义务诊治,热爱职业

  孙茂恒196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部队担任军医,1982年部队转业后,到洋泾医院(现公利医院)任职中医科医生,退休前还曾任公利医院院长。1994年,为了缓解小区内看病难的问题,在居委会的建议下,喜欢为患者看病的孙茂恒和同事龚德根在东镇小区(原名门世家小区)内无偿开办了夜门诊,受到了洋泾社区居民的一致欢迎。后来,孙医生的夜门诊早就声名远扬了,很多人等不及每周一,慕名找到孙医生的家里去,久而久之,他的家也就成了“医务室”。虽然“医务室”摆设很简单,但“医疗设备”很齐全。写字台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医疗器具,桌边堆着十几本病例。2009年东镇小区被列入旧里改造计划,团队里的医生大多搬走,孙茂恒独自难以支撑,夜门诊眼看就要关门了。为此,居委会赶忙召开听证会,决定继续开设夜门诊。为了减轻孙茂恒的负担,居委会还积极联系找帮手,帮他重组志愿者团队。近几年,孙医生身体不太好了,看病也挺吃力的。他的子女多次劝他少看病。孙医生却说:“我就是喜欢给别人看病,只要我还动得了,就会一直给大家看下去。”

  人物魅力2 医德高尚

  由于看病的居民太多,居委会不得不进行限号,而就医者仍旧络绎不绝,很多人慕名找到孙医生的家里来。为了方便病患问诊,孙医生索性就把“看病按603”写到楼道门禁入口处,让病人更容易找到家里来。孙医生的看诊时间也不局限在周一晚上了。面对病患,孙医生都会热情地接待,并耐心地询问病情,最终让患者去医院抄方抓药,按疗程服用,并定期来复诊。夏季感冒发烧的人很多,孙茂恒还坚持看病,结果自己反倒是被病毒感染患上了感冒,由于年纪原因,拖了很久才算治愈。再加上孙茂恒年纪大了,听力也随之下降,现如今需要佩戴助听器才能听得清。尽管如此,孙医生还是坚持在为患者义诊,令人敬佩。

  【考场仿真试题】请以“助人”为话题作文,不少于800字。

  【范文片段示例】“只要我还动得了,就会一直给大家看下去。”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世无悔的承诺。上海退休名医孙茂恒与其团队每年夜诊500多人次,21年来诊治病人万余人次,感动受助患者的同时,更为社会传递了一股清新的正能量,注入了一股清流,荡去了污浊,净化了人心。“助人”不应只是口头的惺惺作态,“奉献”不能只是墙上的醒目标语。乐于助人是一种幸福的生活状态,无私奉献更是一种无索无求的处世态度。只要真心喜欢,只要由衷热爱,即便无关报酬,无关荣誉,也会义无反顾地以一技之长,缓他人之所急,解他人之所忧。这是社会和谐的美好要求,也是成熟公民的良好素养。

  其他适用话题 无私奉献;医者仁心;职业操守;人文关怀;公民意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