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华侨领袖陈嘉庚:我的饭局我做主

作者:龚知栋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适用话题】节俭与浪费 见微知著 细节 权利

  1940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最艰难的与敌相持阶段。这一年3月中旬的一天,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老先生,带着数万南洋华侨的重托回国慰劳抗战将士,并考察国内抗战情况。自抗战爆发以来,陈嘉庚积极号召南洋华侨捐钱捐物支援祖国抗战,据统计,1939年国民政府军费开支为18亿元,而陈嘉庚领导下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捐给抗战的汇款高达7.7亿元,陈嘉庚对国民政府战时财政的正常运转所起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

  对陈嘉庚的回国,蒋介石高度重视,亲自指示成立了一个由宋子文、陈果夫、张群等国民党军政要员和各界名流组成的接待专班,并大笔一挥特批了8万元的接待经费,要求务必保证让陈嘉庚住好、吃好、喝好。结果,陈嘉庚在重庆考察期间,频频被邀请参加各种豪华酒宴,每一顿酒宴据他保守估计要花掉800元。这让陈嘉庚十分不解和反感。陈嘉庚认为此时举国抗战正酣,国力维艰,前方将士流血牺牲,缺吃少穿少武器弹药,后方理应节衣缩食,用好每一分钱支援抗战,然而他看到的如此奢侈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了回避各种宴请,陈嘉庚只好在重庆的报刊上发了一则声明:慰劳团一切费用已经带来,不需消耗政府和民众财力,敬请政府和社会民众谅解!

  两个月后,陈嘉庚几经辗转到达延安,受到了延安军民的热烈欢迎。毛泽东自然也十分重视陈嘉庚的到访,便设晚宴招待陈嘉庚。毛泽东的晚宴设在他位于杨家岭的办公窑洞外,露天里仅一张陕北农村最常见的圆桌,桌面陈旧,有些地方残破不平,毛泽东就让人取了一张旧报纸铺在上面遮羞。后来,旧报纸被风吹走,毛泽东对着客人无奈地笑了笑就把饭菜端上来了。饭是小米和大米混在一起煮成的杂合饭,菜是自己院子里种的几样蔬菜,唯一拿得出手的是一罐鸡汤,毛泽东解释说,那是邻居大娘听说他要留贵客吃饭,就把下蛋的母鸡杀了送过来的。这餐饭算下来,仅花费1.5元。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对于一个从勤杂工打拼出来的企业家来说,陈嘉庚是深谙其中道理的。陈嘉庚透过800元的一顿饭看到了国民党的骄奢淫逸、腐朽没落,从1.5元的一顿饭里看到了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勤勉务实,也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后来,陈嘉庚谈到延安之行如是说:“至延安视察经过,耳闻目睹,各项事业,见其勤劳诚朴,余观感之余,衷心无限兴奋,梦寐神驰,为我大中华民族庆幸。”见一叶而知秋,陈嘉庚两顿饭里识乾坤,断定国民党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

  【素材分析】因为一顿饭而改变了一个人的政治立场,这是怎样的一顿饭?爱国华侨陈嘉庚冒险回国,慰劳抗战将士。同样是热情招待,他从国民党那里看到的是铺张浪费、奢侈腐化,从共产党那里看到的是勤俭朴实、吃苦耐劳。吃饭事小,可如何在国难当头时行使好自己手中的权力则事大。两相对比,他做了判断,相信了人民群众的选择,也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特约教师 刘士华)

  NEW视野

  比尔·盖茨连续20年蝉联美国首富宝座,他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衣着不讲究名牌,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为这点“小钱”,如此斤斤计较,他是不是节俭过度成了“吝啬鬼”?可另一面的事实显示,比尔·盖茨有时也浪费——微软员工的收入都相当高、为公益和慈善事业一次次捐出大笔善款、2008年个人财产全部捐到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看来,节俭与浪费不是绝对的,把钱花对地方,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为人们所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