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温柔

作者:陈舒 来源:《意林》

  朱天文在《童年往事》里写到情窦初开的阿哈咕跑到喜欢的女孩家门前,把叠成十字的情书穿上一根树枝丢进去,没料到却正中推门出来的女孩妈妈的头,阿哈咕落荒而逃。几天后碰见刚买菜回来的女孩妈妈,妇人笑着对阿哈咕说,那天你到底在丢什么?差点打中我的头嘞。看着妇人还红肿的额头,阿哈咕不解——啊,不是明明打中了,为什么说差点?朱天文写道:这是阿哈咕第一次感受到女性的温柔。

  我想,那也是属于台南乡下的一种温柔。每座城市都有独属于它的某种温柔,不在山色美景,而在世态人情。

  我把杭州每年秋天的“桂花季”称为这座城市的“瘫软期”,事实的确如此,桂花一开,杭州人就瘫软了,要知道那满城浓郁的桂花香,是无法叫人安心工作的,如同被魔咒召唤般地只想往满觉陇跑,闲坐喝茶闻桂花。行车在路上最好别开车窗,扑面而入的桂花香容易叫人迷失方向。偶尔会有贪玩的孩子爬上树想折一株带回家,总会有穿着睡衣的妈妈或遛狗的大叔站在树下喊:“哎呀,莫折莫折,折了香气呀,不长久。”这是一种温柔,“莫折桂”的温柔。

  白堤尽头的西泠桥畔有一尊白色花岗岩秋瑾墓,那位持剑而立、一脸正气的鉴湖女侠总是让我有种过度主旋律的感受。倒是与秋瑾墓隔岸相对的慕才亭中,是钱塘第一名伎苏小小的墓碑,将这两个著名女人如此错落安置,每日相互遥望,也算是杭州的一种妙处。在某个11月初再次经过秋瑾墓时,无意间看见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站在墓前,离开后秋瑾的脚下已多了一束新摘的野花。之后我才发现但凡到了每年的11月初,那尊冰凉的花岗岩雕塑脚下总会放满了鲜花,路边采来成束的、花店买来还包着塑料纸的、手工叠成的纸花……原来11月初是秋瑾的生日。这种自发甚至有些散漫的献花行为同小时候学校组织去烈士墓前放小白花的集体活动完全不同,一座城市对一个女人的怀念和敬意,竟让我觉得也透露着某种温柔,我把它视为“陌生人献花”的温柔。

  十年前的杭州马路上还充斥着人力三轮车,无论去哪儿都是五块钱,坐在三轮车上优哉游哉清风拂面,那是杭州人的另一种情趣。某回同家人在平湖秋月喝茶,阿舅打发我去买烟:“这附近没有,你喊一辆三轮车,叫他踏到湖滨那边去买。”阿舅说着就塞了一百元在我手上。简直笨蛋啊!我在心里埋怨,一包烟十块,一辆三轮车来回路费最多十块,将那么多钱交给一个陌生车夫手里,你敢保证他还回来吗?带着“怒其不争”的心情站在茶室门口等了半个多小时后,我告诉阿舅,你那一百块被黑了,以后可别那么大意了。阿舅看看我笑着说:“别嘎早(方言)下判断,再给他五分钟嘛。”说完便拉着我的手走到街边继续等,果然,那从远处晃晃悠悠踏来的,不正是那位车夫吗?车夫擦着汗说湖滨没有阿舅要的烟,他骑到解放路才买得的。从那以后我总是告诉急性子的自己,对人对事,都多给予五分钟那也是一种善意与温柔,“再等五分钟”的温柔。

  近年回杭州,发现杭州的司机竟难得有了“让行人先过”的默契与自觉。

  在“横冲直撞”成为生存法则的今天,也许恪守常识也成了一种温柔。

上一篇:你想要的别人凭什么给你     下一篇: 懂即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