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民朋友”

作者:陈鲁民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适用话题】朋友 自尊自爱实力与底蕴 真实与虚伪

  “谬托知己”,指本与某人不熟或不认识,却对人谎称是自己的知心朋友。

  当然,被谬托的对象都是名流大家,炫耀与他们的关系能给自己脸上增光。鲁迅就在《忆韦素园君》一文中很辛辣地讽刺道:“文人的遭殃,不在生前的被攻击和冷落,一瞑之后,言行两亡,于是无聊之徒,“谬托知己”。”

  一般来说,名气越大,影响越广,被“谬托知己”的概率也就越大。民国时期,胡适红得发紫,名扬中外,许多人都以结识胡适为荣,而那些没机会与胡适结交又虚荣心强的人,就每每把“我的朋友胡适之”挂在嘴边,以至于这句话成了当时的流行语。好在胡适脾气不错,即便听到有人“谬托知己”,也从不揭穿,只是宽厚一笑,用今天的话来说,胡适成了老少咸宜的“国民朋友”。

  名扬海内外的潮剧表演艺术家洪妙,在回忆录里记了一则趣事,他因在戏台上男扮女装,许多人都以为他是个女性。一次洪妙参加朋友聚会,有一位厚脸皮的客人,就“谬托知己”,大吹他与洪妙如何熟悉,夸洪妙如何温柔漂亮,是自己的“女朋友”云云。弄得洪妙哭笑不得,只好悄悄离席而去,他生怕有朋友说破了让那人尴尬。

  现如今还是如此,但凡有名气很大的人物去世,一定会有大批纪念文章面世,其中固有真情实意的怀念、栩栩如生的回忆,也有不少“谬托知己”的伪纪念文章。有的只与逝者见过一面,就说是相识多年的老友;有的从来没与逝者有过交集,但也能把纪念文章写得文采飞扬,好像与逝者有多熟,有八拜之交似的。好在逝者不能开口,就由着他瞎说去了,编得那么热闹,也不怕牛皮吹破。

  “谬托知己”者,大都因自己分量太轻,名望太低,虚荣心又太强,就想借助炫耀与名人的关系来抬高自己,往脸上贴金,拉大旗作虎皮。而那些真正有底蕴、有实力、有格调的人,是绝不会干这种弄虚作假自吹自擂的丑事的。他们即便有资格来谈与名流的知己友谊,也不愿沾有“谬托知己”之嫌,或出于自尊自重,反而刻意淡化与那些名流的知己之情,或干脆避而不谈。

  陈寅恪与鲁迅是很早就认识的朋友,当初二人同去日本,同在一所学校补习日语,住同一宿舍,朝夕相处,感情甚笃。可是当鲁迅声名鹊起后,陈寅恪就再也没有主动与鲁迅联系过,也从不提及与鲁迅交往的旧事,倒是鲁迅在日记里不断地提到陈寅恪。直到晚年,陈寅恪才言及此事。他怕讲出自己与鲁迅当年的同窗之谊,会被人误认为自己也是“谬托知己”的无聊之徒。然后“是非蜂起,既以自炫,又以卖钱……”

  还有钱钟书,他几乎与所有同时代的文化名人都有交往,知己也不少,但矜持清高的他,却几乎从来不谈论这些人事来往,因为他觉得无聊和掉价。钱君所为,可资鉴戒,人自重者,他人重之。

  【素材分析】“谬托知己”,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实不足取。一旦戳穿,尴尬不说,面子全无,也会给人留下爱慕虚荣、自吹自擂的印象。自爱者自重,自重者人必敬之。如陈寅恪、钱钟书等大师,从不自炫名家朋友,甚至避而远之,彰显的是大格调、大境界,更是自尊自重的表率。其实,一个人要有分量,凭借的是自身的实力和底蕴,不是“谬托知己”就能轻易得来的。

  【速用名言】

  1.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古罗马政治家 西塞罗

  2.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匈牙利诗人 裴多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