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了,江南应该将丢失的孩子重新拥回怀里

作者:周俊生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适用话题】哀痛 换位思考 团圆梦 幸与不幸

  读着《新京报》的那篇报道,我想起了50多年前亲身经历的一幕。

  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学生,有一个比我小好几岁的弟弟,因为无力抚养,父母决定送人。那天,家里来了一群从山东来的客人,要把弟弟抱走。眼看着还不懂事的弟弟从此要与我天各一方永无相见之日,我情不自禁地号啕大哭,抓住了他舍不得放手。我的恸哭声打动了父母,父亲心一横终于留下了弟弟,弟弟总算饥一口饱一口得以长大,没有成为异乡人。

  但是,我那个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家乡,另外的人家却照样有孩子被送了出去。前几年我因病住院,医院里一位来自山东的年轻护士跟我聊天,她的父亲居然就是当年从我家乡送到山东的……当我读着《江南弃儿》里一个个人物的故事,我分明触摸到了他们痛苦的灵魂,他们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啊。

  这令人伤心的一页,对今天的青年人来说已经遥不可及,他们无法体会饥饿的梦魇,而那些当年饿倒在乡村的亡魂也已经进入了历史的深处,即使是他们幸存下来的后代,也不再愿意轻易揭开这块伤疤。

  那些被送到异乡的婴儿,度过了人生的青春期和中年期,如今也已进入老年人的队伍,但当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世以后,对自己生身父母的思念,对生养了自己土地的思念,却如决堤的长江黄河之水漫溢开来。

  今天,这些痛苦的往事已不可追,但是,面对“江南弃儿”寻亲的热情期待,全社会都应该伸出援手,让他们享受到来自家乡的脉脉温情。在这方面,如果各地政府能够将本地当年送出婴儿的家庭有关信息汇总起来并向社会公布,寻亲效率一定能够提高很多。

  今天,江南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但是古话说:“一人向隅,举座不欢。”只要想到我们流落在遥远外地的弟弟妹妹还在为找寻不到他们的亲人而痛苦,我们就应该常怀一份歉疚之情,帮助他们实现这个骨肉团圆梦,而不能因为他们的存在揭开了当年的伤疤而将他们视同路人。

  发展了的中国不应该丢弃任何一个失落者,全社会都要为“江南弃儿”寻亲助一臂之力,江南的大地曾经养育和庇荫了一代又一代的黎民百姓,今天,江南更应该伸出它的臂膀,将自己丢失的孩子拥抱到自己的怀中。

  【素材分析】“江南弃儿”见证了我们这个民族曾经出现的巨大不幸。如今,当这些“江南弃儿”用满怀期待的眼光搜寻着他们过去的时光时,就好像是在提醒着我们不能忘却过去,要格外珍惜今天拥有的和平与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