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郁充沛的真情实感是这样提炼出来的

作者:李文镪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名师简介】

  李文镪,知名作文研究专家,知名语文专栏教师,福建省语文一线名师,曾多年命中中考作文原题。全国中小学作文大奖赛评委,全国中考押题名师,被华夏名师资源库收录为“语文学科专家”。先后受十余家知名作文刊物邀请,开设有“作文新思维”“阅卷人说”“李老师讲作文”等作文教学专栏,主编、参编有“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补充教科书”《作文课本》《作文课程》等作文类教辅书籍共一百余部,发表作文研究、作文教学类作品共计二百余万字,指导学生在各中学生刊物发表作文千余篇。

  李老师近几年命中中考作文原题部分展示:

  2016年中考,《意林2016中考作文冲刺热点押题素材》第20页他撰写的《押题7:阅读》命中湖南邵阳卷:“阅读让我 ”、北京卷:“读书·实践·收获”,命中2016中考山西省卷:因为 ,我爱上读书。

  2015年中考,《意林·作文素材》2015年第12期赠刊《中考冲刺最后10天必背范文》第23页他撰写的《热押主题十五:梦想》命中四川巴中卷原题。

  作文君:

  用尽洪荒之力,考场写作文时还是大脑空白?倾尽全力构思,作文却仍然被批内容平淡、语言枯燥?也许,你和高分作文之间,只隔着一套跟着名师学作文之《满分作文我有招》的距离!11月11日,意林打造的跟着名师学作文系列之《满分作文我有招·初中》终于在大家的期待中上市了!素粉们直接去新华书店或各大网店出手购买即可。本书是语文名师李文镪教学二十余年的经验总结,是他精心打造的高分作文破解之法!

  本期继续刊登其中一节,教你如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欢迎关注!

  中考作文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在中考阅卷场,情感也正是评判分数的重点之一。许多考区更是直接把文章是否有真情实感作为评分的主要依据之一。

  充沛情感第一招:跳出自我狭小天地,折射现实

  就是要用世界的、长远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人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从平凡的小事中折射时代的鲜明色彩,体现时代的精神风貌,达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抒情效果。

  【出招】

  这里也有乐趣

  □上海市一考生

  一代代人来了。一代代人离开了,不曾回来了。

  没错,我只是个破旧的老房子,我只是石库门。

  有一天,我看见几个大腹便便的人,对我指指点点想拆掉我。说我太老,说我太旧。我欲哭无泪。

  还记得那是我刚建成的时候,很独特,还融入了西方建筑的文化。人们都抢着搬进来。那把摇椅,就是那时刚搬入的一对年轻夫妇买的……那个年轻妈妈总是喜欢抱着宝宝晒太阳,讲故事,阳光将她们的笑容映得那么灿烂。孩子四五岁时,总是咯咯地笑,穿梭于我的门户之间。胆大的她,还爬上过我的窗户,甚至屋顶。仿佛那时,我就是她们的游乐园。她们轻快而又爽朗的笑声,还萦绕在我耳边……

  或许是我老了,或许是我不再能满足她们了,她们欣然前往那个钢筋混凝土所搭建的城市中,不再回来了……

  直到有一天,我惊喜地知道,国家宣布我为重点保护对象,永不拆除,永久保留。我简直高兴与激动得无法形容。陆陆续续地,我看见各地甚至国外游客来参观我。他们亲切地抚摸着我的躯体,与我一同合照留念。我仿佛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耳边又出现了游客欢笑的声音,就如同曾经那家人一样。

  我多么希望她们,还能再回来看看我啊!请别忘了,这里也有乐趣;别忘了,你们曾经欢乐的岁月;别忘了,你们留下的爽朗的笑声。我还希望,在那喧嚣的城市中,你们能给自己一个机会——回忆与体味,重温那份旧时的乐趣。我依旧希望你们能再回来看看……

  【核招】

  考生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写作材料定位于一所破旧的老房子,把老房子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曲折生动地叙写出来,表达了应亲近文物、重视文物、善待文物、保护文物, 发掘文物的宝贵价值的思想,而不是“喜新厌旧”地搬离文物,这也就是文章所彰显的感人力量、文化意义。

  【用招】

  有那么一棵树

  □山东省淄博市一考生

  自从我出生以来,就没见过亲生母亲。我的母亲,在遭遇即将被砍伐的命运时,将最后一颗种子撒播在地上,后来就有了我。

  幼小的我是在恐惧中度过的,我的兄弟姐妹,我的父老乡亲,我的长辈,还有千万个跟我一样的同伴,在可怕的电锯声中轰然倒下。被金钱诱惑的人类啊!在你们的心中,只有那闪闪发光的金子,沾满了无数细菌的钞票,难道你们没有想过你们自身的安危吗?

  我每个夜晚都在哭泣,都在无声地悲鸣。四周只有那不到半米的树根,月光照在我身上,这里已经不能叫森林了。今天的月亮很圆,可惜只供我一个人欣赏。我似乎又回到了那段快乐的时光,草长莺飞,百花怒放,森林里的树木到处皆是,密密层层,我就是在那茂密的世界被破坏时幸存下来的,我是这一时刻的见证者。

  我悲哀,我哭泣,我失望,我难过!

  我在寂寞和悲伤中过了十年,此时的我已是高大挺拔,青枝绿叶,散发着我无穷无尽的生命活力,每当有人经过这里,都不禁叹息道:“为什么只有这么一棵树?真是太可怕了。”

  一晃又过了十年,我已逾而立之年,长得枝粗冠茂,玉树临风,夏季,这里是小朋友的天堂,鸟的乐园,我快乐地付出,制造着清新的空气,抵御着风沙的侵袭。

  好景不长,一天早上,我的身边围了一群人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什么,有个人拿着与三十年前一样的电锯,这让我非常不安。

  “这棵树似乎不错。”一个人说。“它一定可以卖个好价钱。”另一个人回应着,他们都虎视眈眈地望着我。

  一个人在一张纸上盖了一个大红印,另一个人立马就开动了电锯,我先是害怕,既而是愤怒:我为他们做了那么多贡献,竟是这样的结局!

  欲哭无泪!欲诉无门!欲逃无路!

  我倒下了。难道树都要走这条路?我想不明白,我也不想明白,难道这是我们树家族的共同命运吗?

  技法运用:考生选择了第一人称,将自己代入文境中,以寓言的形式,恣肆地倾诉自己的情绪,有强烈的冲击感和代入感。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跳出自我的窠臼,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自然与社会,思考人类的命运,闪耀着人文关怀的光辉。

  充沛情感第二招:抒写人性的正能量,从呼唤中出真情

  作文就是要高举美好人性的大旗,毫不隐瞒地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把你的真诚、你的善良、你的悲天悯人、你的终极关怀融入文中,就能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出招】

  温馨留在心里

  □辽宁省丹东市一考生

  又是阴雨天!看着外面飘飘洒洒的雨丝,我的心就像被这“丝线”咬住一样,越来越郁闷,越来越难受……母亲,此时您在干什么呢?是正裹紧雨衣招待顾客,还是用已冻僵的双手在整理蔬菜?……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过去的一幕不知不觉地又浮现在我眼前。

  那年,我刚刚满8岁,还是一个不懂世事的小女孩。每天看着您早出晚归,从不懂得向您问候一声,只关心您挑回来的箩筐里是否有好吃的。可是您从不责怪我。

  有一天,天气特别冷,父亲热了一些饭菜,叫我送到镇上给卖菜的您。迎着寒风,顶着细雨,我快速地向镇上赶去。终于到了!我四处搜索您的影子。母亲,您头上戴着一顶斗笠,身上披着一件薄雨衣,冻得又青又红的双手裸露在外,正低着头细心地整理蔬菜,可能是因为时间太长的缘故,您的双手已经有些微微颤抖。即使这样,每当有顾客光临时,您总能笑脸相迎,热情招待。而无人光顾时,我看到了另一个您:深凹的双眼迷茫地盯着眼前卖不出去的菜,如此苍老,如此愁闷。您是在担心我们呀!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得了非常严重的气管炎,一年四季靠吃药维持,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您一个人的身上。看着,想着……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下来。

  “娘……”我轻轻地叫了一声。您发现是我,惊喜地说:“哎呀,天这么冷,你怎么来了?”“你看,热菜热饭!”望着我手中热气腾腾的饭菜,您笑了。我从心底感到特别欣慰。“快趁热吃了吧!”“好!”您高兴地捧起饭碗吃起来,和着雨水,我隐约发现您深凹的眼窝里有一丝泪光闪过。我似乎懂得了什么,默默地在一旁帮您整理起蔬菜……

  从此后,直到现在,不管遇到什么事,只要想起您,想起那个阴雨天,我的心中便会升腾起一份感动,一份温馨。

  【核招】

  作者穿越时空的隧道,用一颗善良、诚实的心去抒写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东西——母爱,让我们知道:普天之下只有不同的母亲,却没有不同的母爱。作者在文章中,倾诉着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读来令人激情澎湃。

  【用招】

  记忆深处的故事

  □李一帆

  推开轻掩的那扇心窗,布满尘埃的画卷里浮现出一个又一个岁月深处的日子。

  我以为可以用自己生平所学为你写下诗篇,让诗意在黝黑的土地上独自奔跑,可笔锋触及那远逝的岁月时,才发现自以为是的诗行里,竟装不下你那瘦瘦的身骨,装不下你那饱蘸月色的枝丫。

  岁月的轱辘转动着,不知不觉隔离了我和你的村庄,登上开往城里学校的列车的那一刻,我看见岁月的轮子碾过你的额头,如碾在我心上般疼痛。

  你总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借着星星点燃的光,编织着你手里的竹篾,编织着我和弟弟的学费,编织着家里的砖和瓦。你总是说我是你的骄傲,可我至今还是认为自己是束缚你一生的那个孩子。

  一柄秋后的瘦镰,弯曲成你腰身佝偻的姿势,在每个艳阳高照或风狂雨骤的日子,凝聚成淳朴厚重的田园曲。穿针引线的身影,也能构筑一幅乡韵浓郁的木版画,在屋前瓦后摇曳扎眼。高高卷起的裤脚,无论站在哪一片土地上,都写意着一首朴素动人的乡土诗。

  今天的我坐在考场上提笔叙写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日子,才发现每一个岁月深处的日子都有你——我亲爱的母亲;今天我在这里写下对你的思念,那爱就幻化成了一股股无穷的力量,促使我——向前!

  技法运用:抒写悲天悯人的人性是本文最大的亮点。作者毫不隐瞒地抒写对母爱的渴望,用真诚、善良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又一幅有关母亲的画面,突出了情感的真实。文章中大量的篇幅运用了多种修辞,其中,比喻、通感的修辞运用得极其高妙,使得文章中的情景合一,人事合一,让文章获得了极大的语言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