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耐克鞋就被取消助学金:贫困生该是什么样子

作者:杨朝清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第一镜头:澎湃新闻2016年11月8日报道,网帖“因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学金”被疯转。作者称,大学时有个同学,打球总穿着开裂发黄的鞋子,家里省吃俭用几个月,给他买了双打四折的耐克鞋。他视如珍宝。后来他的助学金资格被取消了,只因“贫困生就该有贫困生的样子”,他为此哭了很久。“贫困生是什么样子?是只能穿得破烂?不能有一点爱美之心?还是应该把尊严丢弃,然后在怜悯的目光下生存?”帖子里的这句话,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贫困生就该有贫困生的样子”在本质上是一种刻板印象,它先入为主地建构了贫困生的群像——他们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刻苦努力,犹如社会上的苦行者。争议的背后,关乎两个问题,即贫困生如何认定更加公平,贫困生能否有一些高消费行为?

  原本,贫困证明是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贫困的关键指标。然而,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的缺失,让贫困证明越来越缺乏公信力。那些家境优越的“有门道”、有关系的大学生,依然可以拿到贫困证明,甚至有大学新生带着已经盖章空白的贫困证明到学校报到。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能力便成为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贫困的重要依据。

  这是一种尴尬的现实,也是一种纠结的处境。贫困生资格认定和助学金的发放既要兼顾公平,也要保护贫困大学生的隐私,不可避免会导致信息不对称格局的出现。穿打折耐克鞋的大学生被取消助学金资格,折射出贫困生的认知困境。通常情况下,消费能力是衡量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然而,大学生消费具有一定的符号性,贫困生就不能通过省吃俭用和勤工俭学来购买有品质的商品吗?那种“贫困生就该有贫困生的样子”的陈旧观念,忽略和漠视了贫困生的权利与尊严。

  贫困生认定不能只有公正,没有隐私,助学金发放也不能只有冰冷的规则,没有人性的温度。

  (摘自光明网2016年11月9日)

  名师微评:文章一开篇,直指“助学金资格被取消”的原因的荒谬性——“贫困生就该有贫困生的样子”,简洁的分析切中要害。然后顺藤摸瓜,深入地剖析争议背后的问题所在,同时指出现实的尴尬与纠结。最后用两个“不能”,呼吁尊重与保护贫困生的权利与尊严,全文入情入理,有据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