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欣交集的生命,不过是荒谬的幻梦

作者:未知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作文君:加缪的《局外人》是文艺青年乃至文艺少年和文艺老年都必看的一本经典名著,于1942年6月15日出版后即在巴黎大获成功,引起了读书界广泛而热烈的兴趣,报界、评论界对他的评价络绎不绝。法兰西学士院院士马塞尔·阿尔郎称加缪为“一个真正的作家诞生了”,批评家亨利·海尔称《局外人》“站立在当代小说的最尖端”;“存在”文学权威萨特的文章指出,“《局外人》一出版就受到了最热烈的欢迎,人们反复说,这是几年来最出色的一本书”,并赞扬它“是一部经典之作,一部理性之作”;现代主義大家娜塔丽·萨洛特认为《局外人》在法国当代文学中起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一代理论大师罗朗·巴特也再次肯定《局外人》无疑是战后第一部经典小说,是“出现在历史的环节上完美而富有意义的作品”。 “局外人”也由此成为整个西方文学—哲学中最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作者简介

  阿尔贝·加缪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他是以研究和表现荒诞而成名的存在主义作家,被称为“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他生于1913年,第二年他的父亲就在大战中阵亡了,他随母亲移居阿尔及尔贫民区外祖母家,生活极为艰难。贫穷和死亡的阴影长久地陪着他成长,这使得他更能体会人生的荒诞无常。29岁的时候,他完成了《局外人》和《西西弗斯神话》,同时在文学和哲学两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1957年,他44岁的时候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其他作品有《鼠疫》《反抗者》《卡里古拉》《堕落》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自评他的“局外人”:不耍花招,拒绝说谎,是什么他就说是什么。他拒绝矫饰自己的感情,善良宽和,不说废话。他的随和温顺、好说话、不计较、安分、实在,在社会看来,就是冷淡、孤僻、不通人情、不懂规矩、作风散漫、懒洋洋、庸庸碌碌、浑浑噩噩……他是穷人,是坦诚的人,喜爱光明正大。他是无任何英雄行为而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

  诺奖时刻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阿尔贝·加缪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

  作品简介

  《局外人》仅有五六万字,却是法国20世纪举足轻重的文学作品,堪称20世纪整个西方文坛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著名小说之一。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年轻职员默尔索,对生活各方面都抱有“无所谓”态度,某日去海边度假,卷进一宗冲突杀人,最终被判斩首示众。《局外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默尔索的母亲去世开始,到他在海滩上杀死阿拉伯人为止,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故事。在第二部分里,牢房代替了大海,社会的意识代替了默尔索自发的意识。司法机构以其固有的逻辑,利用被告过去偶然发生的一些事件把被告虚构成一种他自己都认不出来的形象:即把始终认为自己无罪、对一切都毫不在乎的默尔索硬说成一个冷酷无情、蓄意杀人的魔鬼。因为审讯机构几乎从不调查杀人案件,而是千方百计把杀人和他母亲之死及他和玛丽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知识链接:什么是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是20世纪流行于欧美,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学潮流,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主要表现在二战后的法国文学中。存在主义文学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是哲理化和寓意的思辨性,存在主义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波伏瓦、梅勒等。

  精彩选摘一: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令堂去世。明日葬礼。特致慰唁。”它说得不清楚。也许是昨天死的。

  养老院是在马朗戈,离阿尔及尔八十公里。……我乘上两点钟的公共汽车,天气很热。像往常一样,我是在塞莱斯特的饭店里用的餐。他们都为我难过,塞莱斯特对我说“人只有一个妈呀”,我出发时,他们一直送我到大门口。我有点儿烦,因为我还要上艾玛尼埃尔家去借黑色领带与丧事臂章。几个月前他刚死了伯父。

  为了赶上公共汽车,我是跑着去的。这么一急,这么一跑,又加上汽车的颠簸与汽油味,还有天空与公路的反光,这一切使我昏昏沉沉,几乎一路上都在打瞌睡。当我醒来的时候,正靠在一个军人身上。他冲我笑笑,并问我是不是从远方来的。我懒得说话,只应了声“是”。

  养老院离村子还有两公里,我是步行去的。我想立刻见到妈妈,但门房说我得先会见院长。由于院长正忙,我就等了一会儿……

  妈妈在家的时候,一天到晚总是瞧着我,一言不发……

  【名著解读】

  这部小说的开头堪称经典,几个字就奠定了故事的基调,我们被一股凝练的荒诞感所吸引。加缪善于用平静的文字书写人生的无常,引人入境。

  精彩选摘二:

  有个人早年离开自己的村子,外出谋生。过了二十五年,他发了财,带着妻儿回家乡。他母亲与他妹妹在村里开了家旅店。为了要让她们得到意外的惊喜,他把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留在另一个地方,自己则住进他母亲的旅馆。进去时,他母亲没有认出他。他想开个大玩笑,就特意租了一个房间,并亮出自己的钱财。夜里,他的母亲与妹妹为了谋财,用大锤砸死了他,把尸体扔进了河里。第二天早晨,他的妻子来了,懵然不知真情,通报了这位店客的姓名。母亲上吊自尽,妹妹投井而死。这则报道,我天天反复阅读,足足读了几千遍。一方面,这桩事不像是真的,另一方面,却又自然而然。不论怎样,我觉得这个店客有点咎由自取,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

  就这样,我睡大觉、进行回忆、读那则新闻报道,昼夜轮回,日复一日,时间也就过去了。我过去在书里读到过,说人在监狱里久而久之,最后就会失去时间观念。但是,这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我一直不理解,在何种程度上,既可说日子慢慢难挨,又可说苦短无多。日子,过起来当然就长,但是拖拖拉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就混淆成了一片。每个日子都丧失了自己的名字。对我来说,只有“昨天”与“明天”这样的字,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名著解读】

  “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这句话是加缪人生哲学的根基,也是他悲剧的根源。他笔下的人生荒诞不经,却处处是真诚的流露,他只想活得真实而简单。

  精彩选摘三:

  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好像我身上有什么东西爆裂了似的,我扯著喉咙大叫,我骂他(指导神甫),我叫他不要为我祈祷。我揪住他的长袍的领子,把我内心深处的话,喜怒交迸的强烈冲动,劈头盖脸地朝他发泄出来。他的神气不是那样地确信无疑吗?然而,他的任何确信无疑,都抵不上一根女人的头发。他甚至连活着不活着都没有把握,因为他活着就如同死了一样。而我,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是的,我只有这么一点儿把握。但是至少,我抓住了这个真理,正如这个真理抓住了我一样。我从前有理,我现在还有理,我永远有理。我曾以某种方式生活过,我也可能以另一种方式生活。我做过这件事,没有做过那件事……

  他走了之后,我平静下来。我累极了,一下子扑到床上。我认为我是睡着了,因为我醒来的时候,发现满天星斗照在我的脸上。田野上的声音一直传到我的耳畔。夜的气味,土地的气味,海盐的气味,使我的两鬓感到清凉。这沉睡的夏夜的奇妙安静,像潮水一般浸透我的全身。这时,长夜将尽,汽笛叫了起来。它宣告有些人踏上旅途,要去一个从此和我无关痛痒的世界……妈妈已经离死亡那么近了,该是感到了解脱,准备把一切再重新过一遍。任何人,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哭她。我也是,我也感到准备好把一切再过一遍。好像这巨大的愤怒清除了我精神上的痛苦,也使我失去希望。面对着充满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善,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

  【名著解读】

  故事结尾,默尔索终于清醒,却为时已晚。然而,他并不觉得有什么悲哀,因为他直至死亡,都保持了自己想要的真诚。

  精彩书评:

  在荒诞的世界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馨 文

  记不清是多久了,《局外人》的主旨被我归结成这样一段现在看来很是荒诞的结论:在如今这个社会,所有在他母亲的葬礼上不哭泣的人,都有可能会被判处死刑。书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被大家认定为是有罪的,也许就是因为他违背了这个社会规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或者对于他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异类。他游走于世界的边缘,游走于他的孤独而肉欲的生活之中。可是,如果你试图问这样一个问题,默尔索是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对这个社会规则说不的,对于这个人物,你也许就会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最起码和作者的真实意图更加贴近的看法。默尔索坚持不说谎话,说谎并不代表着就一定说假话,更代表着说些真实以外的东西。他始终表现出最真实的自我,从不隐藏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立刻让社会觉得受到了挑战。

  本书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孤单、无情、荒谬甚至是麻木的人物形象,也对存在主义哲学中所谓的荒诞性进行了最深刻的体现。默尔索的悲哀,就表现在他的生命之花快要凋谢时,他才觉醒。

  所以,他并不是无情,他被一种对于完全和真实的执着的热情激励。荒诞的反面就是理性,当理性的规范到达一个极端时,世界就被称为荒诞的世界了。面对这种巨大的荒诞压力,有的人奋起抗争,有的人唯唯诺诺,可是最后基本上都以生命的结束告终。

  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对小说中的“我”来说,所有现实事件都很小,都不值一提,但正是这一件件小事串联起来引发了后来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