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与牙医

作者:邢海洋 来源:《意林》

  这是个“耸人听闻”的新闻辈出的时代,频繁地被科技奇迹刺激,我的大脑皮层本已麻木,“可植牙机器人”和“巨型稻”两则消息,还是让人突然迷乱起来。未来30年,人类人口还将增长20亿,可在以更快速度出现的种植科技面前,人类的口粮问题似乎不难解决。可真正的威胁也来自技术,因为机器人能实实在在地取代人类的工作。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领导的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再创纪录,亩产达到1149公斤。可这个消息还不是最惊掉下巴的事情,作为“神”一样的存在,袁院士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创造着奇迹。恰逢收割季节,几天前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培育出2米多高的超高产优质“巨型稻”才算得上新时代的“拍案惊奇”。这种新型水稻株高超2米、直径近2厘米,亩产也超1吨。在对外宣传中研发者并未刻意突出它的高产,而是大讲生态养殖,禾下养鱼抓虾。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却联想到了棕榈油和花生油的关系,棕榈果实长在树上,棕榈油是食用油之“王”,全球食用最多的油脂。之所以产量大,主要原因是高产,每公顷出油可达4吨,相当于每亩出油500多斤,而常规油料亩产出油率最高的是花生,每亩出油也就100多斤。同样的土地,棕榈油满足了更多人的食油需求,可惜口感不佳。这也是为什么贫穷国家多消费棕榈油,富裕国家多食花生油的原因。因为并不擅长植物学专业,这里只能发表一点不成熟的感想:当植株越来越高大,甚至演变为多年生植物后,水稻对阳光和养分的转化效率是否会更上一层楼?实际上,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太阳能的转化效率,已经有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培育肉类制品了。

  科技将创造出越来越多的财富,且由于效率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价格也会下降,消费者得以从中受益。可在当下的收入分配规则下,这些新创造出来的财产都流入了拥有资本或者创意者的腰包里,普通民众的就业受到威胁,收入也相应地减少,结果是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9月份,西安空军军医大学内,一台种植牙手术机器人根据预先设定的指令,成功地为患者种植了两颗牙齿。这台植牙机器人由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共同研制完成,能在空间狭小的口腔内灵活地进行手术操作,且精度不亚于医生,既降低了手术难度,又提高了手术效果。如果说与传统方法相比,种植牙机器人优点多多,其实最大的优点恐怕得算便宜了。当然,要想真正使牙齿种植的价格降下来,还得机器人大规模普及。今年3月,FDA批准了首款牙科机器人导航系统Yomi。Yomi是一个计算机化的导航系统,通过触觉机器人技术对钻头的位置、方向和深度提供导引。

  牙医是美国最赚钱的一个职业,但就牙医的本質而言,该行业并未用到高精尖的技能,只不过行业协会太过强势,他们设定了非常高的进入门槛,造成供不应求的供需矛盾,才使得牙医收入甚至超过了技术手段更艰深的外科医生,更不用说大大超过了对人类健康更为关键的药品研发人员。在中国,牙齿种植之“暴利”也屡屡触动患者的神经,“3000元的成本,3万元的收费”几乎是行业标准,而一些口腔耗材、器械的利润也高得惊人。投资口腔诊所总体上稳赚不赔,故而门诊部泛滥,“反正也治不死人”,于是这一行当鱼龙混杂,充斥了资质不合格的“庸医”。标准化的牙医机器人显然是根治牙医乱象的终极解决办法,但如此一来牙医的饭碗或者也一并被“砸”了。

  巨型稻和牙医机器人,突然冒出的两个科技发明就是这个快速演绎着的时代的两面镜子,照出两种人的未来。

上一篇:杭州小笼包     下一篇: 在硅谷聊教育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