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稿费,当初是怎么算的

作者:马伯庸 来源:《意林少年版》

  在中国古代,类似《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种广受欢迎的作品会给作者带来财富吗?

  其实不然,因为罗贯中、施耐庵生不逢时。他们虽然写出了好书,但没赶上好时候,古人又没版权意识。《三国演义》《水浒传》被各大书商印了一次又一次,版本无数,但他们并没得到什么大利。

  怎样才能从书中获利呢?到了明嘉靖年间,福建建阳书坊清白堂堂主杨涌泉绞尽脑汁,想出一个特别奇葩的办法来。

  杨涌泉当时在印一本书,记录岳飞事迹的《精忠录》。印完了审校,他突然脑子一激灵:《精忠录》是史书,没什么意思,但如果把它写成《三国演义》那样的小说呢?关于岳爷爷的通俗演义,那得多牛啊!

  杨涌泉想到这儿,赶紧去找他的亲戚,也是个书商——忠正堂堂主熊大木。杨涌泉说我水平是不行了,但你读书多,写东西没问题。咱们找不到人写稿子,可以自力更生嘛!熊大木一听也对,挽起袖子,当即就搞出了一部《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

  熊大木认识字,可实在没什么写作天分。罗贯中是七实三虚,他是十实无虚,就是把史书拿大白话讲了一遍,还舍不得删,把岳飞的所有奏章、题记、书信全扔进去了。熊大木自己也觉得太枯燥,脑子一转,往岳飞传里硬加了一段路遇关胜的故事,还得意洋洋地加注释说这个关胜是梁山的人,曾经征讨方腊云云,借来《水浒传》的大皮给自己宣传。

  别看这书写得糟糕,当时的销量却十分惊人。熊大木一战成名,士气大振,一口气又“翻译”了《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多部通俗小说,销量都不错。

  万历二十年,一部神书横空出世,书名《西游记》。在市场上都卖疯了,没见过这么牛的小说,情节有趣,文笔也极赞,是文人中的高手,跟原来那些粗制滥造的书不可同日而语。

  到了明中叶,文人终于放下身段,愿意鬻文以求财,如唐寅、文徵明、徐渭这样的大才子,可以靠卖画、给别人写碑文什么的为生,像吴承恩这种仕途失意、文名不显的,就只能“卖文为生”,这个卖,就是给书商写稿,即所谓润“笔”。

  于是书商开始四处搜购,笼络文人,或者从他们手里购稿,或者约写主题。文人们虽觉此系小道,但家中贫寒,仕途无亮,只要能赚钱,写写字又算得了什么?因此从嘉靖、万历之后,文人们开始悄然介入小说创作。

  从容摘自壹读网

上一篇:暮雪落星辰     下一篇: 饿死的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