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张小龙:就想这样“傻傻”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作者:苗向东 来源:《意林少年版》

  对于微信,你一定再熟悉不过。和朋友聊天、新年抢红包、随手发朋友圈……微信已经深刻地侵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每天的“必修课”,但你知道究竟是谁开发了“微信”吗?

  他用一款聊天软件,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却神秘低调得鲜有人知;他是光芒万丈的“微信之父”,却甘为寂寞孤独的“程序猿”;他只有两个嗜好,每周打一次网球和每天深夜听音乐,其余时间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埋头写代码。他就是你手中微信的缔造者——张小龙。

  其实,很多年以前,张小龙就在自己的行业崭露过头角。1997年,张小龙编程的Foxmail面世,并迅速凭借口碑达到400万用户,他也因此成了全国“十佳程序员”。有人借此对他说:“你可以凭此打品牌、办企业、当老板了。”可张小龙却说:“我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我写代码还可以,要办企业,当商人,我不是那块料。”

  写代码是IT行业的基础性工作,又枯燥、又单调,没有几个人愿意写一辈子代码。大部分人都认为写代码只是权宜之计,或者说把写代码当成跳板。而张小龙却把它当成自己一辈子的事业,因为这是他喜欢做的。

  进入腾讯后,张小龙始终冲在写代码的第一线,他把美国纳斯达克的2000多家公司都浏览过一遍,受到一款免费发短信的手机应用启发,对马化腾说:“每个时代都有划时代的产品,顺应移动上网的趋势,腾讯也该推出自己的产品。”马化腾当晚便回复同意。于是他开始着手设计微信。

  微信正式立项后,大家都称张小龙“张总”,而他却让大家称他“小龙”。他让下属给他搬一张钢丝床放在办公室,要通宵编程。他每周要去总部参加例会,却总是以“起不来”为由不去。一天,有个大报记者要采访他,他却说:“没空。”一次,有个专题会议要他参加,他还是说:“没时间。”

  凭借对技术的“偏执”,张小龙贴地飞行,把技术钻研到极致,就这样,微信横空出世了。微信运作后,张小龙每天要花费6到8个小时逐条浏览用户关于产品使用的帖子。有人说:“这些琐碎的事让下属去做,你只需听汇报就行。”但张小龙拒绝使用“二手货”,他说:“从被别人提炼过的内容中无法体悟出用户的真实感受,无法掌握用户具体细致的需求。”就这样,微信越来越完善简单,越来越好用。

  从一个小小的程序员,到功成名就的“微信之父”,张小龙始终能够摆正自己的角色,始终冲在第一线,因此他特别有“灵感”,也特别有“灵性”,做出来的产品,也最接地气。所以,有时看起来“最傻”的,恰恰是最聪明的;蹲下去的,才是能够跳得最高的。

  一米阳光摘自《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