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种境界

作者:谢月贤 来源:《意林原创版·讲述》

  人生有三种境界,分别是他证、自证、无证。

  处于“他证”阶段的人,凡事都以他人的看法为准,做什么事情都追求别人的认同。如若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便高兴无比,反之则抑郁寡欢。处于这个境界的人,有时会为了别人的一个看法而委屈自己原本的意愿去屈就别人,结果却常因各人的看法不尽相同而不知所措。

  处于“自证”阶段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以能够证明自己为出发点。这种境界中的人不再将别人的看法看得过于重要,而倾注于自己跟外界的交流如何。当他能够做成一件事,将心愿传送出去的时候,他会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跟这个世界的交流已经成功了。反之如果付出许多努力而难以达成自己心愿的时候,他便会懊恼得不知如何是好,因为这意味着他跟这个世界交流的失败,难以将自己证明给世人看。

  处于“无证”阶段的人,已不再将他人与自己的意向看得那么重要,更是不会去理会这个世界是否理解他。他只是默默地做着他自个认为应该做的事,至于事情的结果如何,别人是怎样看待的,他已学会不在乎。他的心中始终坚信事实胜于雄辩,只要是事实谁也更改不了,说与不说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说会成为一种不必要的累赘。

  就像之前那个知名的故事说的那样,一个僧人被邻近的姑娘诬陷为她非婚所生孩子的父亲。此后他便含辛茹苦地抚养那个孩子,对于周围人的误解、指责全不放在心上。当姑娘最后说出实情时,他也只是淡淡地嘱咐要好好照顾好小孩子后便离开了。

  刚开始时,我很难理解僧人的做法,对他的做法做出了种种猜测,是因为他知道姑娘最后会因无法忍受内心的长久谴责而说出真相吗?还是想得到别人对他超人承受力的赞许……

  答案是否定的,人生无常,谁能保证姑娘在多年的岁月里会毫无意外呢?假如有什么意外的话,高僧此生便是跳入黄河也洗不清了,又怎能得到别人的认同与赞许呢?后来我总算理解了高僧当时的所思所想,那便是他根本就不将世人的看法、做法放在心上。他的眼中只有一个新生的生命,抚育生命才是他最想做好的事情,除此之外的其他所有都与他无关。赞美也好、诽谤也罢,都无法动摇他心中的真正所思所想以及他实际的所作所为。

  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啊,只要一息尚存,便会将自己心中所认定的事情做下去,他不想得到什么证明,因为事实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说明。即便整个世界都误解了他,但事实是唯一的存在,谁也更改不了。试问古往今来又有谁能够篡改事实呢?高哉,高僧!一切容易为生活中的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便大动肝火的人,难道不应该从高僧的身上学点什么吗?至少得学会更好地克制自己的情绪吧。

  人生的这三种境界谁优谁劣一目了然,或许我们穷尽一生的追求都到达不了高僧那样的境界,但我们至少不要停留在“他证”的境界里。凡事倘若都追求“他证”的话,我们便将自己完全交付给了他人,让自己置身于种种纠结与是非之中。自己只有一个人,怎么能够做出样样合乎大众口味的事情来?难以符合便痛苦不已,这样的痛苦不仅无聊,而且无趣。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处于“自证”的第二种境界之中,心中有所求的同时不忘做好跟外界的交流。当交流顺畅时,大可不必兴高采烈、忘乎所以;当交流受阻时,也不要对他人失去希望与信心,相信大多数人跟自己一样都怀揣着美好愿望,区别只因彼此各自所站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