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款“神经病”

作者:康雯萱 来源:《意林原创版·讲述》

  90%考过GRE的人是hippopotomonstrosesquippedaliophobia(音同“黑婆剖忑猫思臭贼死磕”)患者。这款神经病的中文名称是“长单词恐惧症”,指持续地、反常地、没有根据地对长单词感到害怕。不少人怀疑这个专有名词是研究者不小心把胳膊摁在了键盘上得来的,不过它的拼写本身倒是非常直观地让人感受到词义。

  “被爱妄想症”(Erotomania)同样屡见不鲜。患者会陷入正在和梦中情人热恋的想象中,对方通常是高不可攀的社会名流、娱乐明星。

  曾有女粉丝在网络上怒骂从未谋面的偶像,指责对方在过去五年里玩弄自己的感情,现在竟公开结婚生子。

  有的病症只是流行语,并不能算作教科书里的条目,比如人们通常把年龄不小、举手投足却还像个孩子的人称为“彼得·潘症候群”。

  这些大人怀念小时候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凡事必称“我妈说……”,童年时的女伴早开始追求LV,她仍然热爱Hello Kitty。同龄人的孩子已经开始上小学,他们还会说“我现在还小,成家的事还早啦”。

  患有“爱丽丝症”的小朋友如果长时间观察一种事物,会觉得周围的物品像童话故事里的仙境一样忽大忽小;“大雄胖虎综合征”则是日本医学界对注意力不足过动症(也就是俗称的“多动症”)和注意力缺失症的称呼。

  就像《机器猫》故事中的大雄一样,多动症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散漫、经常失败、总是被欺负;而注意力缺失的孩子就像故事中的胖虎,性格冲动、不容易冷静,而且有暴力倾向。

  许多心理症候成为编剧导演们创作的素材。大名鼎鼎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StockholmSyndrome)——人质爱上绑匪,不仅有1973年那起新闻作注,还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电影《完美的世界》里催人泪下。

  有的病症和旅游有关,比如“巴黎综合征”。日本人多年来对巴黎倾慕有加,无论是法国人优雅的举止、精致的食物还是满街的名牌奢侈品,都让日本人对巴黎一腔热爱。然而当他们真正来到巴黎,却发现事实恰恰相反。

  全球化时代的“巴黎综合征”好比网络时代的“见光死”。

  “耶路撒冷综合征”的情况更严重。因为圣城内浓郁的宗教气氛、历史压力和认识冲突,一些到访者会感到思想痛苦、精神困扰,产生一系列类似精神病的幻想和错觉。好在,只要离开,就不治自愈了。

  “十个天才九个疯”,从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句话并非无据可循。“学者综合征”(Savant Syndrome)的患者存在认知障碍,IQ大部分低于70,但在一些特殊测试中却远胜常人。关于他们的天赋流传着种种传说,在演奏乐器、绘画、艺术创作、记忆力、数学计算等领域都有天赋异禀的该病患者。

  “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sSyndrome)是神经发展障碍的一种,可以归为自闭症的一类。患者通常没有智力问题,但对人际关系一窍不通,不能感知他人情绪,运动能力也不怎么样,不过他们在视觉、记忆、逻辑方面表现优秀。

  找到一款合适的了吗?如果觉得这些牛人才有的综合征离一般人太远,“第欧根尼综合征”一定是十分平民、常见于假期的一种。主要症状是生活脏乱、不收拾屋子、不打扮自己、一个月不出门、没用的东西网购一堆、不洗脸不刷牙在电脑前坐一天……好像有一个新词来形容这病,那就是“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