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意思,多种说法

作者:王鼎钧 来源:《意林原创版·讲述》

  作家都擅长“一个意思,多种说法”,留下许多成绩,“第一个用花比女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女人的是蠢材”,这话虽然太严苛,倒也不是空谈。例如提倡环保,第一个诗人说过“我们拿起枪,瞄准一只鸟,上帝也在瞄准我们”,第二个作家就得换个说法,“你拿起一把锯,对准一棵树,魔鬼也拿起锯来,对准你的子孙”。第三个作家再换个说法,“杀树的人也是凶手,凶手都要抵命”。然后第四个作家就得再想别的词儿。

  文坛前辈曾经主张少用成语,因为成语是陈词滥调,没有新意。写文章怎能句句都有新意?补救之道是另造新句。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张仪向秦国献策,以“远交近攻”为政略,吞并六国,远交近攻一语后世广泛使用。朋友告诉我一个现代白话版:“十公里以外是朋友,十公尺以内是敌人”,很好,推陈出新,形象鲜明。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也是成语。战国时期,苏秦主张六国组成联合阵线抵抗秦国的扩张,他用这两句话劝韩国的君主,拒绝妥协,维持独立自尊。这两句话拿鸡和牛说事儿,显出其出生的背景,农业社会。做头儿,做人上人,总是占尽风光,优先享有一切便利,责任、后果,都可以留给下面去承受。对一个农民来说,这也算是立大志了。

  如果人在江湖,另有一个语境,另有一番说辞,例如“能给将军拉马随铠,不给小卒当祖宗”。接近佛教的人又不这样说,他们的选项是“小庙的方丈,大庙的和尚”。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出家修行能在里面有个蒲团,也很“牛”,但是这些大庙戒律森严,阶级压力沉重。远方的小庙规模和名气都小,身为方丈居众人之上,庙里庙外只有人给他磕头,他不必向别人磕头。

  再进一步说,我们运用语言文字也不以摘句借用为满足,最好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之后悟出门道,自己产生新句。

  这不是对一个作家才有的要求吗?是的,不过并非要求你作出一首诗一篇小说,仅是要求你作出一句话。作一首诗一篇小说,难;你作出一句话,容易,你作出来的这句话说不定可以帮助很多作家。

  博物知乎

  用银子的古代人,该怎么找钱

  阅读君:在古代,银子需要兑换,可以按重量兑铜钱,或者用“夹剪”剪成碎银子。而“戥子”是一种相对精准的秤,最大单位是两,小到分或厘。除了银子,也用来称贵重的药材、香料、颜料。所以,往往达官贵人家才有戥子,甚至由乌木、象牙等制成,流传到今天,也就成了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