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里长出爱和生命的勇气

作者:蓝文青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刚刚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恐怕绝大多数读者都并不知道故事的苦难所在,这时候,我们正跟着一个正开开心心等着过五岁生日的男孩子,走进他那个童趣盎然的世界,细心的人会惊讶他言辞上的成熟,知性的人会发现他的语言认知能力如此的强,同时会困惑于他的活动空间如此狭窄,而宠爱他的母亲带着他在房间里完成了各种各样的堪称全能的教育,直到晚上九点来临,当他睡进衣柜里,数着自己的牙齿,听着屋子里那个给他们“周日优待”的叫“老尼克”的家伙与母亲在床上发出的声音,我们才带着极度的迷惑隐约知道其中必定有些特别特殊的原因,等到他爬上床跟妈妈睡在一张很小的床上之时,读者对这个懂事的五岁男孩的喜爱和怜悯已经不能减淡。

  不久,生日之后,母亲在男孩子随着年龄增长的对外界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驱使下,开始告诉男孩一个颠覆了他五岁之前所有认知的事实,而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在自己孩子五岁之时还不曾给他断奶的母亲,竟然是从十九岁就被拐骗被一次次强暴而囚禁于此的,在这样仅有一个天窗的“房间”被严密囚禁了长达七年。紧接下来,便是一个到了五岁才知道天窗外有一个很巨大世界的孩子,努力参与出主意,并且亲自模仿基度山伯爵出逃的方式出逃,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与被囚禁的母亲一块儿惊险自救。这段文字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为孩子担忧,为母亲担忧,直到他们被解救才能喘一口气。

  绝大多数故事都会在主角逃出升天之后停止。然而,杰出的作家并不会就此住手,他们会更深地挖掘和剖析那些看不见的细密之处。拥有长长文学获奖纪录的爱玛·多诺霍正是这样做的。一直以来,勇敢的五岁男孩,以为自己的空间就是“房间”这么大,只有十一米乘十一米,当他来到了外面,他唯一的念头是想要“房间”里的旧玩具,想回到那张床上去睡觉。相反,成年的母亲原本来自外界,却差点儿以自杀来结束所有逃离之后的压力和噩梦。终于,勇敢的母亲,毅然选择了带他去看看旧的“房间”,而这时候,小英雄终于发现那个地方不是他的“家”。最后,在面对那囚禁他们母子的“房间”之后,在决定去法庭上面对老尼克之后,母亲最终完成了对苦难的解脱。这个过程,爱玛·多诺霍没有简化到童话般的“母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而写成了母子一起摆脱了旧日阴影,告别了“房间”,真正重新走向新的生活,即便是需要为他们各自上学而规划,他们也要独立地生活在一起。

  掩卷思量,完成这个自救的壮举,应该归功于他们对生命的爱和勇气,就像古老的哲人修昔底德留下了这样的句子——“要自由,才能得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一个成长在优越环境中的孩子恐怕很难拥有杰克的勇气,幸好,人类的爱却是相似的,它能让母子彼此连接更为紧密,从而将自由带回给他们,它同样也能让读者从中获益匪浅。

  苦难,让母亲从一个十九岁的少女,变成了一个极其细心照顾儿子的母亲,她教给孩子各种各样的知识,她带着孩子在仅仅十一米见方的空间里锻炼;为了不让儿子看见自己被强暴,将他关进衣柜里;为了让母子俩脱离苦难,她设计重重细节让儿子装病直至装死,她细致认真更是严厉地指导儿子如何跳下老尼克的车子,向外面的人求助;为了儿子未来的大学基金,她甚至在身心都尚未恢复时便面对媒体采访,坦诚面对主持人并不人性的提问;而听母亲话的儿子虽然明知面对陌生的一切,依然还是按照母亲的要求去做,虽然未必每一步都做得很好,但还是解决了问题,同时,在三周之后,基本上适应了外面的生活。说过:“我崇拜勇气、坚忍和信心,因为它们一直助我应付我在尘世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在阅读此书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的勇气、坚忍、信心可能比这样简单的名人名言更多。

  罗素曾经这样说过:“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带,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的旅途。”《房间》正是这样让我们人类懂得希望,懂得不折不挠,懂得勇敢的拐杖和旅行带,它就是我们登上永恒旅途的书。